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 爱国事迹 > 邓世昌的爱国英雄事迹

邓世昌的爱国英雄事迹5篇-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时间: 金浪 爱国事迹

邓世昌的爱国英雄事迹5篇

邓世昌是清末有名的海军将领,他忠心爱国,常常对手下的士兵说: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邓世昌的爱国英雄事迹5篇,欢迎大家分享。

邓世昌的爱国英雄事迹精选篇1

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爱国英雄,邓世昌故居在广州,这里也是他的出生地。他____之后,朝廷就对他进行褒奖,将他的官职升为从一品。他的家人就用朝廷给的钱来装饰邓世昌故居,并扩大成邓氏宗祠。重建后的邓世昌故居变得非常的恢弘壮观,在祠内的后花园里有邓世昌自己种的花草树木,院内树木繁森、鸟语花香。而故居内的建筑材料均为上等,阁楼院子数座,清朝时期很多老百姓都来此祭拜邓世昌。

抗战期间日军占领广州,忌惮邓世昌的威名所以不敢破坏邓世昌故居。之后邓世昌故居经历了包括改造成小学在内的各种改造,这多少改变了邓世昌故居的原貌。而-文-格-期间,文物的流失、建筑物被破坏以及附属地被占用等都使邓世昌故居遭到了破坏。世人不愿邓世昌故居就此消失在历史舞台,先后将此地设为保护单位并改名为邓世昌纪念馆。历经磨难之后的邓世昌故居最终得以复建,人们精心地复原了祠内的原景,甚至油漆的样色都是仔细挑选之后才覆盖上的,终于重现了当年的宏观景象。

当代社会每天都会有很多人到邓世昌故居去参观,祠堂内展览了大量邓世昌的.照片、塑像还附有当时情况的文字说明,以便后人们能够了解邓世昌的英雄伟迹,通过体会过去战争的残酷,珍惜来之不易的和__。

邓世昌的爱国英雄事迹精选篇2

邓世昌简介

邓世昌简介中提到他于1894在甲午海战中逝世_,是我国近代海军将领_,伟大的民族英雄。邓世昌简介提到他祖籍是广东番禺_,中日甲午战争中成为致远号巡洋舰的管带_,1894年9月在中日海战中为国捐躯。

清朝末期李鸿章为了建设北洋水师广罗人才_,因为邓世昌熟悉驾驶舰船_,他认为邓世昌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并把邓世昌调遣至自己属下_,让他先后担任许多炮舰的管带_,这一年冬天北洋水师在英国定购的两艘巡洋舰已经完工_,李鸿章命令丁汝昌的水师官兵200多人赶赴英国接收战舰_,邓世昌一同随往。一年后顺利抵达大沽口港湾_,极大的增强了中国水师的国际地位_,邓世昌也因驾驶炮舰有功被清政府授予了巴图鲁的称号_,这是邓世昌简介中着重指出的内容。

1887年春天邓世昌率舰队前往英国接收了清朝向英国制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炮舰_,由于邓世昌指挥出色_,他们在年底就顺利回国。1894年9月17日在海战中_,邓世昌英勇指挥“致远”舰作战_,但是因为船舰老化_,北洋水师只是一只纸老虎_,十多艘军舰被击沉。邓世昌也在这次海战中与200多官兵一同捐躯。邓世昌简介记载的事迹不仅让后世的人们被爱国官兵们舍身报国的勇气所震撼_,还让人们对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捶胸顿足。

邓世昌的爱国英雄事迹精选篇3

邓世昌纪念馆

1994年经中央批准建造的邓世昌纪念馆对外开放_,该馆是为了纪念我国清末时期的英雄将领邓世昌而建立的_,这一年正是其为国牺牲的100周年。邓世昌纪念馆位于广州的邓氏宗祠内_,宗祠是邓世昌为国捐躯后所建造_,至今人们还在比较完好地保护着这里。

邓世昌纪念馆建立于邓氏宗祠内_,其总面积为4700平方米_,祠内经过精心设计_,庭院呈现出船台的形状_,以三院、三路还有两进的布局保持着清代时期的式样。祠内宽敞透亮_,景色优美_,祠内还尚存邓世昌当年亲手种植的花草树木和古井等遗址。祠内的大殿、附祠还有两庑作为陈列厅_,陈列了众多展品_,其展览长度长达80米_,其中包括600张图片、文字说明、雕塑、模型、文献等。祠内还有中国百年以来的船舰图片展_,展出我国各个时期的军舰图及部分模型_,反映了我国近百年来海军的发展及壮大。

该纪念馆还常年展览《邓世昌与甲午战争》_,详细地为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邓世昌的英勇事件_,充分再现了邓世昌的爱国事迹_,邓世昌纪念馆成为爱国教育基地。在1999年还建立海珠博物馆与其互为衬托_,该馆很好的保护、收集了海珠区的文物遗产_,还充分地利用了邓世昌的影响力_,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以及展览_,向前来参观的人传递爱国精神和保护文物的良好品质。

邓世昌的爱国英雄事迹精选篇4

邓世昌的妻子

邓世昌的妻子名叫薛瑞春_,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_,她的祖父早年曾是翰林院的翰林_,其父亲也是吏部的官员。

由于当时社会的封建局限性_,薛瑞春没有进过私塾或者是学堂_,她的母亲欧阳独秀便是她人生的老师_,从小四书五经虽不能倒背如流_,但也能做到提头知尾。薛瑞春不拘于当时的封建束缚_,对琴棋书画略通一二_,喜爱学厨_,她认为自己最擅长的便是煎炒烹炸。邓世昌就曾对她的厨艺赞不绝口。

薛瑞春嫁给邓世昌后_,夫妻生活相敬如宾和和睦睦。在她眼里的邓世昌_,是一个豁达、刚毅、不以上欺下、率真的人。她曾在自己的心语中回忆过一段往事_,当时的邓世昌是“致远”号的舰长_,薪水也不低_,但是每次交到自己手中的却是所剩无几_,原来都是用在了他手下的士兵身上。薛瑞春始终感谢上苍让她成为邓世昌的妻子_,她认为邓世昌是自己的好丈夫、好老师。

不幸的是_,甲午海战中日军突袭中国舰队_,邓世昌带军英勇对敌_,火力连连击中日本舰队_,最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与日舰同归于尽_,致远号发生爆炸沉入海底_,邓世昌曾被部下救起_,但他还是毅然献出了生命。在家的薛瑞春苦苦等了三十七个白天与黑夜_,终是没有等到他丈夫凯旋而归_,等来的却是一把冰冷的军刀。她手捧军刀悲痛欲绝_,这样的生死分别对邓世昌的妻子来说实在是残酷。

邓世昌的爱国英雄事迹精选篇5

甲午战绩:在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海战中担任致远舰管带,战中,连连击中日舰。致远舰以一敌四,后撞向日舰吉野号。致远舰被击中后,邓世昌坠海,拒绝相救,以身殉国。

提到甲午海战,很多人首先想起的可能不是挪用海军军费的慈禧太后,也不是最终签订《马关条约》的李鸿章,而是那位用军舰撞向日舰、惨烈报国的邓世昌。除去后世对邓世昌当时的行为的争议,今天我们重新回顾那段历史,只是希冀或许从悲剧中获得些许教训,得到些许警示。

潜龙入海

1868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船政局,在福州马尾效仿西方建立造船厂,后清廷派林则徐的女婿沈葆祯总理船政大臣,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培养中国自己的舰船和海军人才。当时,招收了广东籍通晓英文的学生共十人到福州船政学堂肄业,邓世昌便是其中之一。由于他学习目的明确,且又聪颖过人,入学后的各门课程考核皆列优等,深受沈葆桢的青睐和器重。

然而,尽管表现优异,邓世昌的事业却并非一帆风顺。在以福建学生为主的福州船政学堂,广东籍的邓世昌可能受到一定排挤,如达到条件却因“人才短缺”这样的借口,错失出国学习的机会,从侧面也印证了这一点。

1880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听闻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便调邓世昌到北洋差遣。随后,邓世昌随丁汝昌赴英国接购新船,期间,他趁机考察西方海军的发展情况,以弥补未能出国学习的遗憾。

1882年,朝鲜政局发生动乱,日本拟趁机发动战争。署理直隶总督张树声奏调浙江提督吴长庆率师东渡援助,命邓世昌以兵舰护送。邓世昌驾“扬威”,“鼓轮疾驶,迅速异常,径赴仁川口,较日本兵舰先到一日”,“日兵后至,争门不得入而罢”。事平后,荐保游击,并被赏勃勇巴图鲁勇号。

北洋大阅海军时,英法美日等国水师提督借来观操,会办海军大臣李鸿章以邓世昌训练得力,奏谕旨赏换噶尔萨巴图鲁勇号,覃恩赏给三代一品封典。邓世昌深知国家处危亡之时,报国的心情殷切,常与身边的人说:“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耳!袵席波涛,不避艰险。”

碧海丹心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清政府派淮军增援镇压,日军也借口保护使馆与侨民派兵进驻汉城。日方对战争蓄谋已久,因此不断增兵,最终发动丰岛海战,引发甲午战争。

日本不断增兵的同时,也向清政府抛出要求共同改革朝鲜方案,侵略意图十分明显,清政府令李鸿章备战。而此时,李鸿章仍不主张添兵赴朝,并希冀中日能共同撤兵。直到中日谈判破裂,日本正式发动战争后,李鸿章才不得不应战。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师护送4000余名援军入朝,返航时在大东沟遭遇日军袭击,北洋水师仓促应战,黄海海战爆发。

接敌途中,丁汝昌命令将舰队由双纵阵改为横阵,由于向两翼展开需要时间,不待队形完备,旗舰“定远”的管带刘步蟾便擅自下令发动攻击,此时,距离敌阵还有5300米,北洋舰队仅形成了较为散乱的人字形阵型,完全未处于有效的对阵状态。刘步蟾此炮将其紧张的心情暴露无遗,相比较日军在北洋水师发炮后,继续挺进达三分钟之久,直至距离3500米时,才在有利阵型上开炮还击的举动,或许第一炮就已经暗示了战争的胜负。

日军甫一开炮,便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将定远望台打坏,在望台上督战的丁汝昌受到重伤。丁汝昌的坠舰,给士气带来极大的损伤,进一步也加剧了北洋水师的混乱状态。由于日方舰艇具有快速的优势,很快形成太极阵,裹住北洋水师的人字阵,并渐渐攻入人字阵脚,将致远、经远、济远三舰隔绝于阵外。

邓世昌驾驶致远一舰,由于他抱着必死的决心,故而攻敌最力,两阵甫合,其他船还在后面,致远便独自向前猛驶冲锋直进,开放船首船尾英国制造的十二吨大炮,并施放机器格林炮,先后共百余出击。

此时其他舰艇已在一片混乱之中,无一舰能勇往协助致远,致远显示出孤军深入,无复后继的态势。日舰见有机可乘,便以四舰环攻致远舰,致远多处中弹,船身倾斜,情况十分危急。

在此危急时刻,邓世昌认为:“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他激励将士说:“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这时吉野舰迎面驶来,邓世昌于是下令以最快的速度向“吉野”冲去。日军发现了致远的企图,便集中火力,轰击致远,最终,致远在炮火下沉没,邓世昌坠入海中,此时,邓世昌的随从刘忠递给他一根浮木,但他坚决不接,愤然地说:“事已如此,誓不独生!”有义犬见主落水,也跳水相救,邓世昌按犬头入水,最终殉国,年仅45岁。英法各国水师观战者皆感叹世昌之忠勇为不可及。

乡党与民族

事实上,甲午海战中出现了不少像邓世昌这样英勇献身的英雄,然而即使这样,也改变不了甲午海战惨败的事实。这场改变了中国近代命运的重要战役,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教训呢,首先要从乡党说起。

中国人有着强烈的乡邦观念,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私交和公事无法分开,就很容易形成乡党,从而忽略国家利益,产生恶劣的影响。

上文曾提及,福州船政学堂的学生多为福建人,广东出身的邓世昌在其中受到排挤。在以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生为主力的北洋海军中,这种情况并未有多少改变。特别是国外留学归来的毕业生被委以重任,在北洋海军中居于高级地位,也进一步加剧了乡党的划分。

即使是北洋海军的最高指挥官,提督丁汝昌,也因为非福建人及非海军出身而备受排斥,即《清史稿》所说“军故多闽人,汝昌以淮军寄其上,恒为所制”。再引黄海战役中擅自开炮的刘步蟾为例,《清史稿》描述其“步蟾通西学,海军规制多出其手,顾喜引用同乡,视统帅丁汝昌蔑如也。时论责其不能和衷,致偾事。”在这种氛围下,邓世昌自不能免,“独世昌以粤人任管驾,非时不登案,闽人咸嫉之”。

乡党意识对于战争的影响不言而喻,最高指挥官起不到本应的统帅作用,造成的群龙无首状态,助长了北洋水师的.散漫之风,这从刘步蟾未接到丁汝昌命令的时候擅自开炮就可看出。而在乡党观念指导下的亲疏远近判分,也导致了致远号被四艘日舰围攻时未有后援,受到严重损伤。致使邓世昌最终以身殉国,亦未尝不是被乡党观念所害。

私兵与国军

乡党观念或许败了一战,而败了一国的,却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先从北洋水师说起,北洋水师名义上是清政府的海军国防力量,实际上却是李鸿章淮军的私人武装,以至于清廷想要调动水师,必须经过李鸿章的同意。因此,虽然说甲午战争爆发在日本与清朝之间,但是真正对抗日本举国之力装备的精锐武装的,其实是李鸿章的淮军——由于淮军的失利,清政府才调湘军继续抵抗日军。一国与一军的对战,实力不对等实属正常。另外,李鸿章在战争前和战争中的“避战”也另有深意。

太平天国迅速在南方诸省横行,而清朝的八旗与绿营皆溃不成军。曾国藩、李鸿章趁势而起,用十数年时间平定叛乱,成为“同治中兴”的功臣。正是因为这场战争,曾国藩、李鸿章所率领的湘、淮二军,能够脱颖而出,力压八旗、绿营。湘淮二军在平定叛乱之后,并没有功成身退,而是渐渐有独立的势头。中央权威虽然已经旁落,但是名分依然还在,国家行政力量依然操控在中央手中。地方势力因不能团结,反而被中央借机操纵、抑扬其间。其中最着者,莫过于推恩左宗棠,任命张之洞,以此平衡湘淮势力。

在甲午战争期间,翁同龢为首的清流鼓噪一战,逼李鸿章出兵,其目的也就在于借日本之手削藩。李鸿章岂不知其用心,然私兵皆军费所养,兵临城下之时,也无法一直躲避。但北洋水师一旦完了,李鸿章也失去了所恃,因此嘱咐丁汝昌等人避战自保。以一私心所养之水师,而敌一国之水军,胜负早已注定。

4248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