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英雄故事事迹(范文6篇)-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爱国英雄故事事迹(范文6篇)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爱国英雄故事事迹(范文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国英雄故事事迹范文(精选篇1)
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着名战斗英雄。他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2日,部队奉命攻占391高地美军前哨阵地,在潜伏时他被美军发射的侦察燃烧弹烧着。为不暴露潜伏部队,他双手插进泥土中,强忍剧痛,始终未动,直至壮烈牺牲。新华社发
新华网电在朝鲜战场上,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一动不动,任凭火魔肆意吞噬掉自己年轻的生命。
他,就是着名战斗英雄邱少云。
邱少云被火烧着了
1952年10月,志愿军决定攻占391高地美军前哨阵地。为保证战斗胜利,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3营的570多名战士奉命执行潜伏任务。
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位。
9连是执行潜伏任务的主攻连队。连长程子英,1996年在北京去世。生前,他在《在潜伏地区》一文中写道——
往日似乎很短的一天,今天却这么难熬!心里有事,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中午的阳光照射着寂静的大地,战士们都穿着棉衣,热得厉害。没有风,不时有小虫子往他们脸上爬,向脖子里钻。
突然,从山后传来飞机的马达声,吼叫着像要投弹的样子。我的心更紧张起来,是不是敌人发现了呢?我看看四周,潜伏地上一点动静也没有。
飞机盘旋了几圈后,轰鸣着飞去。
平静没多久,似有察觉的敌人开始了猛烈的炮击,伏击圈侧后方黑烟滚滚,火光乱闪,好像连空气也着了火,热得烫人。我看见邱少云的身子贴地上,一动不动,尘烟落了他一身。
没想到,敌人的第2轮轰炸中竟然夹杂了十几颗燃烧弹。燃烧弹炸裂后,四处喷溅到潜伏战士的身上,腿上的伪装网和草立刻燃起了烈火……我紧张得用袖筒擦擦脸上的汗,刚想跟指导员说些什么,忽然听到前边小声地传来了报告:邱少云被火烧着了!
师长特批参加潜伏的“非党员”
时任29师师长的张显扬呆了片刻,低声问道:“邱少云?是那个后补进潜伏部队的四川兵吗?”
1996年,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张显扬讲述了他特批邱少云参加任务的故事——
我去9连检查潜伏准备工作,快到连队时,看到有个战士在哭。马上要打仗了,哭什么嘛!我最烦手下的兵哭哭啼啼的,当兵就要有个兵样子!
我让他站起来,问他是哪个连的。他说他叫邱少云,是9连的。
这是我头一次见邱少云。
我就冲着他怒吼,9连这么个大功连队,怎么出你这么个软蛋,你哭什么嘛!邱少云很倔,说,谁是软蛋,我是伤心。连里不让我参加潜伏,他们不把我当个兵看。
旁边陪我检查的87团团长孟建民解释说,这次潜伏考虑到危险性大,决定让党、团员参加,非党团员在后方后备。我说这个规定太死板,这么好的战士,你没看出来吗?他求战心切,就是要打仗,这样的兵我看可以去潜伏。
孟团长当即让邱少云跟我们去连部。最后,程连长同意了邱少云去潜伏。
邱少云高兴得很。给我敬了个礼,就走了。我记得他人挺精神的,个头有1。7米左右,说一口四川土话。
火在邱少云的身上烧了30多分钟
潜伏在邱少云身后3米处的李川虎,始终难以忘记那悲怆的一幕——
燃烧弹的油液特别稠,是浓缩的,一炸开就四处飞溅,邱少云身上溅了不少。那火太大了,我看见他的全身抽动了一下,脸一下子绿了,手使劲插到了土里。我不敢说话,就用眼色一次又一次地示意他赶快打个滚,把身上的火弄灭。
邱少云没有理会我。他使劲把头往下埋着,火苗每抖动一下,身体就抽搐一次。
旁边2米处就是一条水沟。他只要一滚,就可以活命。我那会儿也顾不上纪律了,就低声叫他的名字,他没回答,但我想他肯定听见了。
火在邱少云的身上烧了30多分钟。
1952年10月12日傍晚,我潜伏部队向391高地发起猛攻。战斗结束后,我们发现,邱少云全身被烧得如同黑炭,遗体缩成一团紧贴在大地上。
唯一没被烧尽的,是那双深插进泥土的手。
爱国英雄故事事迹范文(精选篇2)
说起岳飞,我相信今天这里在座的每一位都不会陌生吧?或者书上,或者电视上,或者长辈的嘴巴里,对岳飞的故事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岳飞同关云长、赵子龙、尉迟恭一样,不但是家喻户晓的伟大的古代英雄,而且也早已成为历代百姓无限敬仰的神。
前段时间有幸读了清朝钱彩的《说岳全传》。读后,发现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岳飞故事几乎都出于此书,如岳飞为大鹏鸟投胎、秦桧为独眼虬龙转世、岳飞由母亲抱着坐花缸逃生、岳母刺字,拜铁臂金刀周侗为师等等情节,至今还能如数家珍。
一提到岳飞,我们总抱有两种心情,一种是崇敬,一种是悲悯。崇敬于他的精忠报国,悲悯于他的含冤屈死。
对于岳飞的死,小说里宣扬的是因果报应,现在有些人认为真正的元凶是宋高宗。比如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里也是这种论调,认为天下除皇帝外无人能杀得这样一位兵马大元帅。宋高宗之所以要杀岳飞,是他不希望岳飞打败金国,把被金国掳去的宋徽宗、宋钦宗迎接回来。我认为这只是现代人的一种揣测,其实真正想杀岳飞的是金人,直接实施杀害岳飞的主谋是秦桧,宋高宗只是被利用者,导致岳飞死亡的是岳飞自己。
金人知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要把宋朝打趴下首先就要毁掉宋朝的“长城”,虽然宗泽已过世,韩世忠赋闲了,偏偏还有一个更厉害的角色——岳飞。有岳飞在,金兵南进的步伐屡屡受挫,偏安的南宋朝廷万一元气恢复,保不齐有一天大举反攻的可能。面对岳飞的威胁,金人自然不择手段,欲除之而后快的。秦桧便是主要实施者。
秦桧与妻子王氏早先也被捉到金国,后来投降了金国,被金国暗遣回南宋安插在朝廷的内奸。岳飞连打几个胜仗,士气大振,眼看要直捣金国军事重镇黄龙府,金国慌了,而此刻临安宫廷里的宋高宗也开始忐忑不安了。
第一,他对岳飞能不能灭金信心不足,怕打不赢,一旦金人反扑,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万一真把金人打得投降,在北边的两个皇帝自然要请回来,他们一来,自己的帝位将恐不保。事实上宋高宗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后来明朝也的确发生的这样的情况,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剌军队所俘,明朝另立新君景帝,军队在于谦的指挥下,大败瓦剌,便把被尊为太上皇的英宗迎回了北京,没过几年,趁景帝病危,英宗就发动夺门之变,重登帝位,于是朝廷重新洗牌,厥功至伟的于谦也惨遭身首异处。
而秦桧也正是利用了宋高宗这种前怕狼后怕虎的心态,迫使宋高宗对岳飞渐生不满。岳飞的积极抗金,一心要迎二圣回国,高宗很是感冒,但又无法治他的罪。于是秦桧使出了杀手锏,诬陷岳飞谋反。宋高宗原本也不大相信岳飞会谋反,老谋深算的秦桧便说:请圣上下旨叫岳飞班师,看他会不会来。秦桧料定岳飞千辛万苦好容易收复了失地,断不会一道旨就能让他彻底放弃而爽爽快快班师回京的,就一日下了十二道金牌,无奈之下的岳飞才气咻咻赶来,这使宋高宗觉得岳飞这小子果真不大听他的话,确信岳飞有异心。当然这异心倒不一定是有意谋反,而是怀疑岳飞与自己没有保持高度一致,这是高宗所不能容忍的,也是所有帝皇所忌讳的。加上朝廷已经同金国秘密在议和,而金国开出的条件之一就是“杀岳飞”。
于是注定岳飞必死无疑。
“莫须有”的罪名是秦桧构织的,也肯定是高宗授意或默许的,风波亭处死必定经高宗批准的。高宗死后岳飞沉冤得雪,这时候官方就把所有的责任归咎给了秦桧。岳飞的死,很大部分其实也是他自己造成的。岳飞的“错误”在于太天真,太不懂政治,缺乏政治敏感度。当第一面金牌到来之际,如果二话不说立马起身班师回朝,至少个人的命运不会走到绝路,大不了像韩世忠一样居家赋闲,保住一条命是没问题的,没准以后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英雄总归是英雄,个人的荣辱安危在他们的心中轻若鸿毛,国家的兴亡、黎民的安乐才重于泰山。这就是所谓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丈夫气魄,大英雄气概,真正的英雄豪杰,就是面对生死存亡关头敢于舍生取义,敢于豁出去!当他对前面十一道金牌不当一回事的时候,原本想以自己一人之罪拯救泪尽胡尘里的遗民,或是幻想一个奇迹的发生,寄望皇帝放弃成命,让他继续把战线向北推进。结果又十万火急等来了第十二道金牌,他无法再拖延了,“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当他含着眼泪撤离前线之际,复地百姓拦道痛哭,黄河对岸凶悍的金兵却正虎视眈眈地预备再次卷土重来,而临安那边的刽子手已经磨亮了屠刀。
将近一千年过去了,当人们还在纪念精忠报国的岳飞精神,还在吟诵“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壮烈诗句的时候,当还有人在骂秦桧,在对杭州岳王坟前下跪的铁像指指点点的时候,历史已经公正无误地说明了一切。那就是做一个爱国者,青史垂名,万民崇敬,虽死犹荣;做一个祸国蟊贼,遗臭万年!
英雄岳飞,你是我们心中的神!
爱国英雄故事事迹范文(精选篇3)
前一段时间,我读了《革命英雄故事》这本书,书里讴歌了许多精彩纷呈、感人至深的故事,无数的革命前辈用热血与生命换来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解放,让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革命英雄故事》这本书歌颂了为人民服务,死得比泰山还重的张思德,赞扬了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描绘了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邱少云……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刘志丹的故事,他宁愿牺牲自己,一心想着革命的精神让我敬佩。1926年刘志丹毕业了,之后随军东征。有一次,他带领着部队在三交镇展开战争,部队从清晨打到中午,一直不太顺利,总是攻不下三交镇。于是,刘志丹决定亲自去指挥战斗,结果,在指挥部队发起进攻时,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射中了左胸,伤到了心脏。在临死之前刘志丹还让其他战士告诉政委一定要把三交镇攻下来。他这种就至死,心只有革命,一生都为了革命事业做贡献的精神多么令人感动,我人看后心潮起伏,久久难以平静。
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每天都能在洁白、明亮的课室中学习,也没有战争时期的孩子那么痛苦,是多么的幸福。我们应该庆幸我们出身在这当今强大的中国,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还处在战乱之中,战争还在继续,只是因为我们在中国,才不受战争的伤害。但现在很多人却在浪费青春,面对一两次的打击,有人选择买醉,有人选择沉沦,更有甚者竟然选择死亡,你们难道就真的这么脆弱吗?你们在想过为我们新中国的成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吗?你们如何对得起那随风而逝的“青春”?买醉的人酒醒后,依然迷途不返;沉沦的人乘坐的时候,却发现青春不在空伤感;而那些轻生者,或许你们不会再有后悔的感觉,但你们留给生者的是无尽的伤心和失望……不要把自己的命运的交给“命运”,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写命运,尽管这条路很艰难,可你有青春,有冲劲,有干劲,还有什么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来,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继续着自己坚定的脚步。而我们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一名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向未来腾飞展翅。
革命先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是我们精神的支柱,我们是中国的新希望。为了不辜负家长寄托在我们身上的希望,我们应该尽力地去学习,还回报我们的家长,为国家效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爱国英雄故事事迹范文(精选篇4)
上个星期,我们学了《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它的主要内容就是:陈嘉庚十七岁时到新加坡做生意,生意兴隆。他回到家乡后发现镇里的私塾因没有经费办学而关闭了。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把焦急、忧虑的心思一次又一次表达给妻子,并不厌其烦的对妻子说:“钱花掉了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误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陈嘉庚说服妻子,拿出积蓄,在集美办了很多学校。
读了这篇文章,我被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我就在想:要是没有陈嘉庚先生,集美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学校,福建也不可能有厦门大学……陈嘉庚先生真不愧是一位爱家乡爱祖国的华侨。
陈嘉庚先生非常重视教育。他常常对人们说:“要想祖国立足世界,不受外国欺侮,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陈嘉庚先生坚持一个真理,这就是只有兴办良好的教育,才能传播丰富的文化知识;有了丰富的知识,我们的科技才能进步;科技进步了,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富裕和强大。
陈嘉庚先生是一个爱孩子、爱教育的人,他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虽然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那种爱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爱国英雄故事事迹范文(精选篇5)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一次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耳边响起了这首铿锵激昂的国歌声时,自己仿佛已经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到处充满白色恐怖的的红色革命时代。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唱,都要唱的一支歌,这是响彻全中国,响彻全世界的《义勇军进行曲》。它的旋律,它的气势,是那样的高昂、雄壮、坚定、有力,那样的强烈,那样的令人振奋,热血沸腾!它巨大的号召力,鼓舞所有中国人“万众一心”,“前进!前进!前进进!”它的曲作者是聂耳。
聂耳,云南玉溪人,19年2月15日,诞生在昆明甬道街72号他父亲聂鸿仪开办的“成春堂”小药铺楼上。聂耳4岁丧父,靠母亲行医卖药清贫度日。
聂耳自幼表现出对音乐的兴趣和多方面的才能。学童时就学会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多种乐器,求实小学组织“学生音乐团”时,聂耳被选为乐队的小指挥。他十分喜欢家乡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尤其对云南花灯与洞经音乐有浓厚兴趣。聂耳先后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聂耳的音乐创作生涯虽然只有1933年至1935年这短短的两年,却创作出《开路先锋》、《毕业歌》、《卖报歌》等几十年来一直脍炙人口的歌曲。1934年7月,田汉决定创作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并将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该影片的主题歌。随着电影的公开放映,《义勇军进行曲》很快传遍了神州大地。由于震撼人心地唱出了团结战斗的意志,唱出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它不仅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当时,在以后的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时期,也一直犹如进军的号角,激励着人民的革命热情和战斗意志。《义勇军进行曲》在国际上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著名黑人歌王罗伯逊曾深情地说:“这首歌不仅唱出了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决心,也唱出了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包括美国黑人在内的争取解放的决心。1978年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义勇军进行曲》被正式确定为国歌。
我为家乡云南有这样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天的我们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和平生活,怀着聂耳那不屈不挠、坚持奋斗的精神学习、工作和生活!
爱国英雄故事事迹范文(精选篇6)
1899年12月生,四川江津人。1922年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19年10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到苏联学习。次年9月回国,任黄埔军校秘书兼政治教官。1926年7月任中共广东区党委军委特派员,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派往上海,协助周恩来将工人纠察队转入秘密活动,同年5月任中共中央军事部参谋长,并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任十一军党代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1929年8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长。1931年底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团政委。1932年后任红军东路军政委,参与指挥漳州战役,率部参加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抗战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政委,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市长,1949年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1966年在中共八届十-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77年、1982年当选为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75年、1978年任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0年辞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是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七至十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2年5月在北京逝世,终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