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 先进事迹 > 吴文俊人物先进事迹

吴文俊人物先进事迹(精选5篇)-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时间: 文心 先进事迹

吴文俊人物先进事迹(精选5篇)

关于对吴文俊人物先进事迹,本文将围绕吴文俊人物事迹,进行解答论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吴文俊人物先进事迹篇1

吴文俊(1912年5月2日至2007年3月22日),汉族,中共党员,原名吴文其,湖北省武汉市人,我国现代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开拓者之一。1931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1934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中法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1936年前往法国学习,1940年获得法国科学院奖助金,前往巴黎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46年回国后历任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代所长、名誉所长、系统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吴文俊在数学领域做出了许多杰出贡献,包括解析数论、代数几何学、拓扑学等领域,特别是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他的主要成就包括:

1.解决了世界著名难题“四色猜想”;

2.创立了新的数学分支——机器证明;

3.提出了“吴方法”,实现了用计算机证明数学定理;

4.创立了中国数学界的第一个世界级数学奖项——吴文俊数学奖。

吴文俊在数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他的成就不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世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文俊人物先进事迹篇2

吴文俊(1912年5月2日至2017年11月12日),汉族,蜚声中外的著名数学家。吴文俊(1912年5月2日—2017年11月12日),汉族,蜚声中外的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生前是国际上有名的华裔数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在数学研究多个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特别是他创立的“吴方法”,是机器证明的重要里程碑,为推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11月12日,吴文俊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瑞金医院逝世,享年105岁。

吴文俊在数学上有很多重要的发现,这些发现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其中,他在1957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吴方法”,更是其最主要的成就。吴方法是一种机器证明几何定理的方法,是几何定理自动证明的里程碑。

吴文俊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与他少年时期就对数学产生的浓厚兴趣密不可分。

吴文俊的父亲是国民革命军将领吴佩孚的侄子吴子玉。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他8岁就进了家附近的爱国小学,接受新式教育。两年后,又进了岭南大学附小。小学时期,他读了大量课外书籍,包括《聊斋志异》《说岳全传》《东周列国志》等。正是这些书籍的阅读,培养了他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在岭南大学附小读书时,有一次考试,他得了0分。原来,他在做题时把一个三角形的底给弄丢了。老师知道后非常生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说:“几何画图要注意!要注意!画图时首先要确定这条线段是作为底还是高!要养成好习惯!”

从此以后,吴文俊牢记老师的教诲,每次做题时总是先画出图形,注明已知条件,再开始思考。

1929年,吴文俊考入岭南大学数学系。为了帮助家庭解决困难,大学二年级时他就辍学去华罗庚主持的中学数学班讲课。在这里他遇到华罗庚、陈省身、苏步青等大师级人物,使他的眼界大开。

1931年,吴文俊大学毕业回到岭南大学附中任教。两年后,他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在交大读书期间,他认识了一个叫林家翘的年轻人。两人志同道合,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1936年暑假结束后,吴文俊到中法大学理学院去实习。实习期间,他主要做教学工作,教中学部的数学分析、微积分和微分几何。

实习结束时,中法大学一位教授对他说:“你的实习成绩是a。”吴文俊问:“那b呢?”这位教授说:“b是给那些表现一般的人的。”

在实习期间,吴文俊认识了岭南大学附中的一位教微分几何的老师周炜良。通过和他一起学习、研究,吴文俊的微分几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两位老师的帮助使吴文俊在微分几何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数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水平逐步走上正轨。这让吴文俊感到十分兴奋。他对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充满了信心。在当时的数学研究领域中,一般公认微分几何是最为活跃的一个学科领域。于是,吴文俊决定选择微分几何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由于之前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吴文俊的研究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于1946年写出了一篇题为《关于单叶函数的一般逼近》的论文草稿。这篇论文的完成标志着他在微分几何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不久后的一天,华罗庚来到吴文俊的住处对他说:“你马上要去法国了,应该再准备一篇论文。”在华罗庚的鼓励下,吴文俊把写好的论文草稿交给了法国科学院院士贝特瑞兹。这篇论文很快被巴黎大学数学系主任让·波莱尔看中。这位数学家认为这篇论文是“自嘉当以来最重要的论文”,并称吴文俊为“中国的嘉当”。

不久之后,吴文俊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到了巴黎。在这里,他继续从事微分几何的研究工作。

1948年8月的一个晚上,巴黎大学的教授们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晚会。突然间礼堂的门被推开了一个缝,一个中国人悄悄溜了进来。这个人就是吴文俊。晚会继续进行着,可是礼堂外面却站着一排

吴文俊人物先进事迹篇3

吴文俊(1919年5月2日—2017年11月20日),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数学世家的杰出代表,中国现代数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吴文俊于1940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1946年,任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0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2017年11月20日逝世,享年98岁。吴文俊在数学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涉及数学的基础理论、数学史、代数学、几何学、拓扑学、概率统计等众多领域,被誉为“现代数学思想的三大支柱”之一的代数几何学就是他创立的。

吴文俊人物先进事迹

吴文俊(1919年5月2日—2017年11月20日),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数学世家的杰出代表,中国现代数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吴文俊于1940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1946年,任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0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2017年11月20日逝世,享年98岁。

吴文俊在数学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涉及数学的基础理论、数学史、代数学、几何学、拓扑学、概率统计等众多领域,被誉为“现代数学思想的三大支柱”之一的代数几何学就是他创立的。

吴文俊人物事迹

在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吴文俊说:“我对数学的兴趣完全是被逼出来的。”他举例说,有一道数论题摆在他的面前,读完题目后他就失去了兴趣。“题目太简单了,我不想做了。”他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学数学。小时候喜欢玩骨牌游戏,就自己编一些骨牌游戏来玩。我想这些游戏可以化简为棋盘上的游戏。如果有一个棋盘是无限的,那么这些游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当然,这只是一个游戏。”

“但是后来我发现骨牌游戏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当你把所有的骨牌都放完之后,再重新洗牌,你还可以重新开始玩。可是等你玩了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一定会遇到自己已经遇到过的情况。那么这种情况你就不会再遇上了。这让我觉得非常扫兴。”

“不过这个游戏的优点是它有无限个格子。如果有两个或三个小朋友一起玩的话,你还可以把一些骨牌放在边上备用。可是当只剩下最后一块骨牌时,你就可以把所有的骨牌都翻过来。这样你就可以知道下一步是什么了。”

“骨牌游戏给了我很多启发。”吴文俊说,“在解决一个难题时,我常常会想到一个无限大的空间和无限长的时间。这样我就可以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一个点上。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实际上我并不是这样做的。”

“在解决一个难题时,我常常会想到一个无限大的空间和无限长的时间。这样我就可以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一个点上。”

吴文俊人物先进事迹篇4

吴文俊(1912年5月2日—2017年11月12日),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被誉为“中国数学界的泰斗”。在数学领域,他以多元数学、几何学、拓扑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与向现代微积分理论的创新性发展而闻名于世;在教育领域,他桃李满天下,为中国的数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7年11月12日,吴文俊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山医院逝世,享年105岁。

吴文俊于1929年考入法国巴黎大学数学系;1930年转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研究生;1934年获得法国科学院亨利·庞加莱奖;1946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49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9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62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国家科委数学组组长;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国家科委数学组组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2001年被聘为首批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吴文俊在数学领域有着杰出的贡献,他开创了用代数几何方法研究代数方程的符号解的新方向,把陈省身的示性类方法与他自己发展的代数方程符号解理论联系起来,为示性类方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文俊在数学研究上取得突出成就,但他认为“科学和艺术一样,是人类的创造”。他常说:“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是一个问题的两个解。”

吴文俊在培养人才上也有独到见解。他认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先做问题人,再做问题家’。要有很强的好奇心,看到什么新问题都想知道究竟;不仅要重视理论创新,更要重视实践创新”。

吴文俊人物先进事迹篇5

吴文俊(1912年5月2日至2017年11月12日),原名吴文,字文俊,汉族,上海人,祖籍广东中山,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早年从事仿射几何学研究,后来开始从事数学研究,创立了中国数学发展的代数几何学体系,开创了国际上用“数学机械化”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先河。

吴文俊于1929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30年进入中法大学理学院;1936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1946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教授;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2017年11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吴文俊在数学研究上始终保持着探求未知的热情,他认为在数学研究上要想开辟新的领域、取得新的成果,必须从零开始,要敢于怀疑前人所得的结论。

吴文俊人物先进事迹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

5652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