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 名人事迹 > 时代楷模 >

铁路时代楷模事迹简介5篇-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时间: 金浪 时代楷模

铁路工作人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坚守与担当诠释着当代铁路人的初心!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铁路时代楷模事迹简介5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铁路时代楷模事迹简介

铁路时代楷模事迹简介(精选篇1)

杨存信

中共党员,1982年入路工作,现任中国铁路__局集团有限公司__车务段青龙桥站站长,曾获__局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2016年被__市委宣传部评为“党在百姓心中”优秀百姓宣讲员,被延庆区委评为“金牌百姓宣讲员”。

10月的__秋高气爽

古老的燕山绵延起伏

京张高铁的开通运营

让这里焕发出新的光彩

__市延庆区,长城脚下,青山环抱中的青龙桥站矗立着詹天佑先生的铜像,保留京张铁路使用过的旧钢轨,存放着写有苏州码子的老路标,演绎着一段百年京张的动人故事。

时速350公里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一路向前,向着燕山山脉飞驰。京张高铁从地下102米深处穿过八达岭,与京张铁路在青龙桥站“交会”。

38年前,就是在这里,现任__局集团公司__车务段青龙桥站站长杨存信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守护青龙桥站的接力棒。加上父亲在这里工作的31年,杨家两代人已守护这座百年老站69年了。

现在,杨存信每天都能感受到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从脚下穿过的速度,看到这座百年老站发生的新变化。

出生在百年老站

父子在此守望69年

“我出生在这里,工作在这里,这是我一生都离不开的地方。”杨存信深有感触地说。

杨存信的父亲杨宝华从1951年开始就在青龙桥站工作,一干就是31年。1962年,在距离青龙桥站不到30米的一排__房里,杨存信出生了。

“那时,家属都随铁路职工在工作岗位附近居住。这里最多时住了30到40户人家,有学校、商店,十分热闹。”想起小时候的热闹景象,杨存信满面笑容地对记者说。

1982年杨宝华退休,杨存信接班。正式上班那天,父亲把杨存信领到詹天佑铜像前说:“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以后你每天都要在这里工作,要是干不好就对不起这身铁路制服。”

山坳里长城间,青龙桥站红瓦青檐——在旅客们看来,这是一个美丽的好地方。但对常年坚守在青龙站的杨存信来说,却要耐得住长久的寂寞。工作简单重复,一个班一天一夜,有车来还能出去一下,没车就只能在青龙桥站行车调度室里紧盯着屏幕,半夜也不能睡觉,必须时刻守护好安全。

“行车台前坐,责任大如天。”谈及工作,杨存信笃定地说道。

从扳道工到助理值班员,再到值班员,经过10年的青春磨炼,杨存信于1991年成为青龙桥站站长。

从那时起到现在的29年站长经历,让他深知安全责任重大,不敢有一丝懈怠。只有结婚那年,在副站长的强烈要求下,他才回家过了个除夕。

几十年默默坚守的动力源于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把心沉下来就能把工作干好。”

刚参加工作时,他曾想过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里,到大山外见见世面?然而,一件件偶然的小事让他逐渐打消了这个念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去八达岭长城游玩的游客路过青龙桥站时常到站区里参观,经常会问他一些关于京张铁路的历史。为此,他向多方请教学习,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这个山间小站的不寻常,也进一步坚定了自己扎根车站的信念。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铁路人,首要任务就是把自己手中的每件小事做好。在我看来,铁路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安全。”谈及30多年的铁路职业生涯,杨存信这样对记者说。

传承百年京张精神

当好“义务讲解员”

青山隐隐,58岁的青龙桥站站长杨存信脸上刻满了皱纹。每天,他穿着藏蓝色制服身板笔直地站在站台等待接车。他既是青龙桥站站长,也是“百年京张”精神的传承者。

青龙桥站的人字形线路是京张铁路的亮眼之作。提起闻名遐迩的人字形线路和“詹天佑钩”,杨存信说,詹天佑先生在当时能够大胆采纳国外最先进的设计方法并巧妙应用于中国铁路建设中,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

杨存信还善于主动发掘更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站里人都知道,杨存信有个爱好——捡东西。车站小广场上有几块竖立的石碑,就是他捡回来的宝贝。

“这叫‘苏州码子’,符号标示的是铁路线的公里数和线路坡度。”杨存信告诉记者,居庸关站一位职工在巡视铁路设备时发现路基旁有两块石碑,上面刻有一些特殊符号,于是找他“掌眼”。他立马组织休班职工把石碑运回车站妥善保护。陡坡上的石碑有数百公斤重,为了不损坏石碑,大家将碑体用木板包好,人拉肩扛,用了5个多小时,才把两块石碑完整地运回青龙桥站。不久之后,车站职工又从线路两侧的山坡上,相继找到了5块类似的石碑。

为了保护车站环境、恢复百年老站的历史原貌,杨存信多方走访联系路内外单位,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争取到__局集团公司350余万元投资和其他单位720万元资金支持,并收集了大量有历史价值的实物和文物。

太极图、瓦楞铁、女儿墙、男女分设的候车室……文物的旧有样貌在首都博物馆专家的指导下逐一复原。老物件如今被珍藏进玻璃柜,老照片挂上墙,站房里办起了展览。年代久远的钢轨、刻着苏州码子的石碑、装有防水槽的花岗岩窗台,一砖一石里都有故事。从小学生到外国友人,杨存信作为讲解员,累计接待各级领导参观考察、社会团体和游客到站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近20万人次。

迎接驶向冬奥会的列车

站好最后一班岗

20世纪90年代,从__北到康庄的短途列车延长至沙城,这趟站站都停的慢车当年非常火爆,因为到八达岭游览只有这么一趟列车可以选择。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有上千名旅客从青龙桥站小小的站房进进出出。

2008年,__s2线开通前,这趟热闹的慢车停开了。春天,游客从__城区坐s2线列车出发,沿途可以见到京郊最美丽的桃花和杏花。游客站在青龙桥站站台上还可以看到从山脊上蜿蜒穿过的长城。在这样的背景墙下,一列列开往春天的列车,引得游人阵阵欢呼。这是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撞击,富含深厚的韵味。

2008年,青龙桥站被首都博物馆确定为__市工业遗产,老站房得到了修缮和原貌恢复,且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公众开放。2013年,青龙桥站又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目前保护最好的一座百年车站,这里旅客少了,但迎来了更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杨存信对这段历史如数家珍,但是他内心仍有期待。他期待着2022年__冬奥会。

凭着多年的实践经验,杨存信提炼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忠于职守、再创辉煌”的工作理念,在他的带领下,车站职工拧成一股绳儿,收获了骄人的成绩。近年来,青龙桥站被命名为“全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括青龙桥站在内的京张铁路南口段至八达岭段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青龙桥站被授予全路安全生产标准化车站和全路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杨存信本人也先后获得了__局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最美京铁人”以及__市“党在百姓心中”优秀宣讲员等荣誉。

2022年7月,杨存信就要退休了。在站房里度过了那么多重要时刻,他憧憬着到时候能乘坐高铁列车去__冬奥会现场。他后来得知,冬奥会是在2022年初而不是年末召开,到时他要坚守岗位。他有些遗憾,但很快释然了:“那就站好最后一班岗!看冬奥列车从长城脚下驶过,如果遇到外国游客来青龙桥站了解百年京张的历史,我就讲给他们听。”

铁路时代楷模事迹简介(精选篇2)

中共党员,1994年参加工作,中国铁路__局集团有限公司汉中车务段工会副主席,2016年至今被派驻__省勉县唐家湾村任驻村第一书记,2018年获得“中央和国家机关脱贫攻坚优秀个人”称号和__局集团公司“西铁楷模”称号,2019年被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0月的秦巴腹地,青山环绕,绿水相依。在__省勉县阜川镇唐家湾村果蔬种植产业园内,黄瓜、豇豆、西红柿长势喜人,乡亲们采摘着累累硕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产业园旁,驻村第一书记陈__正带领铁路驻村扶贫工作队,为打井、建冷库等配套项目奔走。近几年的驻村扶贫工作,让陈__变得皮肤黝黑、双手粗糙。他与村民们共筑致富路,助力唐家湾村跑出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村民眼里的“自家人”

距离勉县县城20公里的唐家湾村地处秦巴腹地,村民们守着绿水青山却一直难以摆脱贫困。2015年底,全村贫困发生率达22。55%。

2016年1月,汉中车务段指挥中心副主任陈__被选派进驻唐家湾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到百姓院坝、田间地头调研,3个月后,摸清了75户227名贫困人员情况。

贫困户祝少勇一家4口住在危房里,一下雨房子就漏。然而,当陈__帮祝少勇家申请到几万元的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资助款时,祝少勇却连连摆手说:“不敢想,盖不起。”

“‘两不愁三保障’是国家确定的最低脱贫标准,如果这都保障不了,那还要我们来驻村扶贫干什么?”陈__一次次带队上门,2个月后,3间砖混结构的房屋拔地而起。祝少勇85岁的母亲逢人就说:“好得很啊!幸亏铁路扶贫给我们建了新房,感谢国家的好政策!”

扶贫不是写在纸上的数字,而是刻在心里的责任。2018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村民李彩平突发疾病,晕倒在地上。

“陈书记晓得我家的情况。”李彩平的爱人唐桂林含泪回忆道,“晚上找车不方便,他就像自家人一样,开私家车连夜把我们送到医院,要不是他,我爱人的命就没了。”

出院后,李彩平的病情虽然得到控制,但每周要透析两次,月均支出1万多元。陈__急在心里,跑前忙后帮他们收集上报证明材料。今年4月,李彩平家成了低保户,每月能拿到低保金,看病报销比例也由80%提升到95%,大大减少了看病花销。

村民唐强国家中有三口人,自己一只眼睛患有残疾,还要照顾母亲和上初中的女儿。在他心里,陈__就像亲大哥一样,帮他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唐强国租赁的生产车间里摆满了led花盆、球形灯泡、usb充电灯、补水仪等电子产品所需的配件。工作台旁立着一台网络直播设备,一箱箱封装好的成品正待发货。

“初中毕业后,我就开始学电子维修。陈书记鼓励我创业,推荐我参加了勉县的创新创业大赛,还帮我开办了小型电子加工厂。”唐强国说,“等加工厂将来发展了,我就扩大规模,带着村民们一起致富。”

只有真正关心群众,才能做好群众工作。近年来,陈__持续改善村中环境,不断引进产业项目,积极解决贫困户难题。2017年,唐家湾村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摘帽;截至2019年底,贫困户减少到8户1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75%,村民人均年收入由5056元增长到9400元。

“能人”眼里的引路者

盖几间新房,救助几户村民,只能解决眼下问题,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2016年,陈__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前往汉中宁强、留坝等县观摩学习,最终形成了唐家湾村“农旅融合”“党建 生态农业 乡村旅游 乡村治理 产业创新”的扶贫工作思路。

陈__和村两委班子多方考察,引进灵芝菌种植项目,成立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建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黑米和香米等,全力促进增收。

唐家湾村种植油菜花800多亩,加上附近村子,连片油菜花5000多亩。独具特色的油菜花海,加上木耳、香菇、蜂蜜等品质优良的农副产品,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条件。

但在征集村民建议时,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实业经济看得见摸得着,乡村旅游太虚无缥缈!”“油菜花有啥看的?看看还能变成钱?来看的站上几分钟就走了,我们咋挣钱?”甚至有人说“搞这些项目就是白花钱”。

要想发动乡亲,就得让他们看到希望。陈__积极争取铁路帮扶资金,协调政府投资项目,硬化道路,建设观景台,办小吃店和农家乐。不久,外地来的背包客和自驾游客人多起来,村民们也纷纷从观望中参与到乡村旅游建设中。

“要不是陈书记引路,我做梦也想不到办农家乐。”房子是三层小楼、背靠稻田居住的村民文新军是唐家湾的能人,也是乡村旅游最大的受益者。10间客房,能同时入住20名游客,仅2017、2018两年,他家就创收6万多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8年汉中油菜花节,唐家湾村作为精品观花点之一,成了网红打卡地,40位村民直接参与旅游服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村集体和村民实现增收20余万元。2019年,唐家湾村更是游人如织,收入再创30万元新高。

尝到了甜头,2019年,陈__又带领工作队加强和承包经营商联系,督促唐家湾村果蔬种植扶贫产业园项目尽快落地。今年5月,55亩20个大棚正式投用,每天有10多名村民在园区内务工。

“大棚种植保温防雨、病虫害少,生长周期也短。”承包商邱明杰说,“陈__选中的这个产业项目有很大的潜力,村民们掌握了种植技术,就能脱贫致富。”

思路决定出路。2019年,33户贫困户人均分红60元。今年5月,户均分红446元,全村106位70岁以上的老人人均分红50元。

村干部眼里的“实干家”

“陈__是真的想干一番事儿。”唐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村长唐华军说,“他是一个实干家。”

唐华军介绍,唐家湾的农产品品质优,但以前销路一直不畅。2018年春运,陈__在汉中站组织开展“高铁年货节”,大力宣传唐家湾,得到省内外多家媒体报道。他还利用多个销售平台,在__、汉中铁路小区和汉中至阳平关的“慢火车”上进行展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唐家湾村交通不便,由于经费紧张,村上一直没有配备车辆,陈__的私家车就成了村两委的“公车”,跑项目、拉物资、出售农副产品、组织外出考察……驻村以来,这辆私家车行驶近12万公里,陈__丝毫没有怨言。

“2018年,我们组织到四川考察,带回了600多棵‘翠红李’树苗,跑了5个多小时,全靠他的私家车搬运。”唐家湾村党支部副书记文荣波说,“陈__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唐家湾的发展。”

在唐家湾村,村干部多数不会操作电脑,遇到统计报表、制定规章等工作,他们往往会找扶贫工作队帮忙。驻村干部张珺说:“后来,陈书记就从打字、制表开始,一步步把村干部教会。”

2018年,陈__到福建观摩学习,回来后就在田间设计了党建扶贫、文化扶贫方案,既为村民们创收,又提升村子和村民的形象。

文荣波说:“仅村口向外出租的4个大型广告牌和停车场100多个停车位,每年就能为村里增加1万多元收入。”

2016年以来,陈__每年驻村时间都在280天以上,争取到铁路帮扶资金400余万元、地方政府各类扶持资金近千万元,实施项目20余个。在连续4年的年度综合考核中,唐家湾村在阜川镇14个行政村中名列前茅。陈__的扶贫故事两次登上央视,多次被中央主流媒体报道,他本人被授予“中央和国家机关脱贫攻坚优秀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9月上旬,沿着唐家湾村新建文化广场的登山步道拾阶而上,直达半山腰处的观景平台,只见漾家河从村边蜿蜒流过,千亩稻谷金光灿烂,村中民房鳞次栉比,雾气中的村庄格外宁静、祥和、美丽。陈__说:“能够参与到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壮举当中,是我的荣幸,更是一种使命,我会和工作队成员一起继续埋头实干,帮助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

铁路时代楷模事迹简介(精选篇3)

1991年生,中国铁路__局集团有限公司__车辆段动车运用所动力分散动车组乘务队队长,兰新高铁第一代动车组随车机械师。他攻克多个技术难关,填补了兰新高铁动车组开行中的多项空白。

深秋夜晚,微风拂面,繁星闪烁。在灯火通明的中国铁路__局集团有限公司__车辆段动车运用所内的停车线上,一列列动车组回到这里等待晚间检修。一个小伙子带领地勤检修人员正仔细查看动车组走行部。他就是该动车所动力分散动车组乘务队队长郭__。

高铁为梦,拼搏奋斗实现理想

郭__出生在__,学生时代就对铁路产生浓厚兴趣。2010年6月高考时,郭__报考天津铁道学院高铁动车驾驶与维修专业,并如愿被录取。那时,兰新高铁已经在新疆建设施工。

毕业前的那一年,郭__有幸到北京动车段实习,进一步坚定了他从事高铁相关工作的梦想。郭__回忆道:“每天看到各种动车组,我感到热血沸腾,越学感受越深刻。当时新疆要通高铁了,我就想着回去建设自己的家乡!”

2013年夏天,郭__从天津铁道学院毕业。怀揣着高铁梦,他来到__车辆段工作,正式成为铁路人。那一年,郭__22岁。参加工作后,郭__首先接受了2个月的培训。当时,__车辆段动车所正在筹备中。此后的近半年时间,郭__陆续被派到北京交通大学进行车辆工程理论学习、到沈阳动车段进行动车组实作学习、到上海南动车所进行动车组随车学习。“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一直在学习、实践,这为以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郭__说。

郭__第一次跟随师傅担当上海虹桥至温州南动车组随车机械师工作,是在上海南动车所进行动车组随车学习时。经过半个多月的随车学习,他对随车机械师岗位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他看来,随车机械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而且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遇到突发情况不能慌张,要冷静思考、沉着应对。

郭__说:“作为动车组随车机械师,新的知识要第一时间掌握,否则一个小问题就可能变成大事故。要时刻守住铁路人的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就要逼着自己不断学习。”

2014年初,郭__和同事们学成归来,迅速投入兰新高铁开通运营前的筹备工作中。随着兰新高铁开始联调联试,郭__成为当时__局集团公司为数不多的动车组随车机械师之一。

在兰新高铁联调联试期间,郭__每天跟车,和厂家技术员讨论学习,最长连续出乘9天时间。他全程参与了兰新高铁联调联试、大风试验、线路检测、试运行等工作,跟车调试1000余次,参与形成性能报告等资料3000余份,整理各类测试数据上万条。

功夫不负有心人。郭__凭借过硬的技术能力脱颖而出,成为兰新高铁首批具备和谐2g和和谐5g两种车型技术检修能力的随车机械师。2014年11月16日,兰新高铁__南至哈密段开通运营,郭__担当首趟动车组随车机械师。这是光荣,更是肯定,为他的青春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刻苦学习,填补空白成为高手

“每每看到‘大国工匠’和‘铁路工匠’的感人事迹,我就会感觉浑身有力量,榜样典型鞭策着我不断思考和学习,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郭__感慨地说。

兰新高铁沿线自然条件恶劣,四季温差大,常年风沙相伴,线路要穿越百里风区和戈壁,对动车组安全运行提出了巨大挑战。随着兰新高铁动车组运行里程不断增加,途中偶发故障,而途中应急处置正处在探索阶段。在郭__的建议下,技术故障攻关小组组建起来,他们将故障现象和处理过程记录下来,相互交流总结经验,为后期随车机械师培养提供支持。

2016年7月5日,郭__值乘的重联动车组运行到途中发生受电弓故障,他带着两名学员下车检查,并安排他们分别对两头接地杆进行挂设,准备登上动车组顶部处理故障。登顶动车组前,郭__再次确认两边接地杆时发现,08号车厢一头接地杆挂设位置出现问题,他立即通知高铁行车调度给动车组断电,确认安全后登顶动车组处理了故障,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作为__局集团公司动车组运行途中“第一登顶人”,郭__总结的受电弓故障处理和相关接触网挂杆的重点注意事项,为动车组乘务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从2014年到2016年,郭__共处理动车组故障百余件。兰新高铁全面投入使用后,很多新技术、新设备的技术资料都要重新编写。为了填补__局集团公司动车组规章制度上的空白,郭__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把休息时间全部投入到技术资料编写中。“那段时间往往是下了车就整理资料,吃住在动车所,我就想把日常积累和所学记录下来,不断总结、梳理、规范。”郭__说。

拼搏进取结出硕果。经过不懈的努力,郭__参与完成了《随车机械师一次往返作业指导书》《crh5型动车组途中典型故障案例分析》《动车组随车机械师适应性岗位技能题库》等10余个专业资料编写任务,为动车组乘务标准化作业提供了依据和保障,填补了__局集团公司动车组规章制度上的空白,提高了动车组运行途中故障处置的能力。

2015年4月,郭__和另一名随车机械师代表__局集团公司组队参加第一届全路随车机械师技术比武,一举夺得单项个人第五名的好成绩,同去的另一名随车机械师获得单项个人第九名的好成绩,__局集团公司代表队获得团体第六名,受到奖励。2017年8月,郭__在__局集团公司随车机械师技能竞赛中获第一名,获得__局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并先后获得__局集团公司技术标兵、先进生产者等荣誉,2019年获得__局集团公司“乌铁工匠”称号,成长为__局集团公司新生代的技术骨干。

岗位建功,书写亮丽无悔青春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郭__经常告诫自己,越努力越幸运。

作为动车组随车机械师,郭__始终将确保动车组安全作为职责,用实际行动在岗位建功。针对新疆冬季室外温度较低、容易导致受电弓粘连的问题,他坚持运用“听、看、问、巡、联”五字作业法,使动车组受电弓粘连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兰新高铁给旅客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如何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动车组运行突发故障,是郭__不断思考的问题。针对动车组运行中容易出现的故障,郭__做好故障分析和预演,形成普通故障“模块化”处理流程,有效压缩了检修时间。

由于突出的专业技术能力,2017年3月,郭__被抽调到__车辆段110应急指挥中心担任调度指挥工作。每天,他除了做好调度指挥工作外,还要查看电脑数据,学习电路图等资料。有不懂的问题他就请教厂家技术人员,排除了动车组运行途中很多故障。

2018年1月1日,郭__被任命为__车辆段动车运用所动力分散动车组乘务队队长。除了担任管理工作外,他还添乘检查乘务,并参加了大连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函授学习,于2019年拿到了大学本科文凭。

自身强也要大家强。郭__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传授故障判断方法和故障处理技巧,提高了动车组随车机械师途中应急处置能力。

自2014年至今,郭__已处理动车组列车故障136项;作为应急处置技术故障攻关小组成员参与完成各类技术攻关项目10余项,获得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__局集团公司荣誉8项。在郭__的带领下,他的徒弟获得2016年度全路动车组随车机械师技术比武单项个人第二名,2018年在__局集团公司动车组随车机械师技术比武中包揽了前四名。

今年,新冠疫情疫情考验着坚守岗位的动车组随车机械师。身为党员的郭__主动值乘,一干就是48天,完成了150多趟动车组值乘任务,处理突发故障10起,为疫情防控期间动车组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郭__是天山脚下永不停步的奋斗者。作为一名“90后”技术人才,郭__在火热的基层一线,用实干和拼搏诠释了新时代铁路人的使命担当,用努力和奋斗擦亮了青春底色,在追梦路上奋力奔跑。

铁路时代楷模事迹简介(精选篇4)

梅__

1976年生,中共党员,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铁建砼01”船长;2014年至2017年参建了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__好人”等荣誉。

10月1日

中国首座跨海公铁两用大桥

世界最长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公路试通车

中国铁路建设者再创世界纪录

这座大桥是福州至平潭铁路和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将与福平铁路同步通车。届时,平潭这个集自贸区、试验区、国际旅游岛三大国家级战略于一体的综合实验区将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与福州的时空距离也将进一步缩短,实现半小时生活圈和经济圈,对促进海西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大桥桥址位于世界著名的三大风暴海域之一,风大、浪高、流急、岩硬,波浪力是长江等内河的10倍以上,这里全年6级以上大风超过310天、7级以上大风超过200天,有效作业时间不超过120天,被称为‘建桥禁区’。”

看着电视新闻

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铁建砼01”船长梅__

想起了在平潭与海浪搏击的

1000多个日夜

施工的每一个节点

每一次突破、每一项纪录

都历历在目,恍如隔日

他与船员们约定:

“大桥通车后一定要上桥看看。”

子承父业,无悔青春献大海

1995年参加工作的梅__,外表朴实腼腆。从水手到船长,从小伙到大叔,他在船上一干就是25年。

梅__的父亲也是一名船员。他觉得做船员不仅是因为自己的热爱,更是对父亲事业的传承。有了这份热爱与传承,梅__对船舶便有了家的情怀。

2013年,梅__被指定负责“铁建砼01”监造工作。“铁建砼01”是一个大型的海上移动式搅拌站,负责海上大型工程施工的混凝土供应,对保证工程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

9个月的监造,梅__不敢有丝毫懈怠,每道工序、每个部件都精益求精。他回忆说:“这艘船就是我们以后在海上的家。监造过程中,我会时常在脑海中模拟在这艘船上工作和生活的场景,做精每一个细节,全方位对船舶设施进行优化,确保以后在这艘船上工作生活得顺利舒心。”

本着“以船为家”的思想,整个监造过程中,梅__吃住都在船厂。他主动和船厂沟通,凭借丰富的船舶使用管理经验,对船舶的建造方案进行多次改进。

针对沉重的锚链在抛放时经常拖蹭甲板、不仅噪音大而且损坏甲板油漆的情况,他提出在锚链出口端加设托架;搅拌站粉料仓的螺旋机悬空在甲板两侧,会给日后的检修埋下安全隐患,他提出增设检修平台;二层甲板生活区前往三层甲板工作平台的楼梯垂直于甲板上,船员上下楼梯不安全,他提出对扶手转角楼梯进行改装……他在细节上的逐一把关,使得船舶在建造初期就彻底解决了使用期的不便和难题。

看着“铁建砼01”慢慢地从无到有、从一块块板材到初具船形再到细节完善,梅__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每一个成长变化都欣喜不已。最终,“铁建砼01”提前下水,2014年4月21日便投入到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建设之中。

勇闯平潭,成功打响“第一枪”

“铁建砼01”下水的首战项目——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我国首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梅__带领“铁建砼01”团队肩负着打好“第一枪”的重任。

面对新船、新人、新环境,梅__经常利用非施工间隙将船员们集中起来,为他们详细讲解船机设备、机械性能和操作方法,鼓励船员相互交流,遇到问题随时提问、共同探讨。

每天清晨,梅__都会绕船“散步”,一边总结前一天的施工情况、思考今天的工作安排,一边检查船机设备是否正常、准备工作是否到位。在梅__的带领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铁建砼01”迅速度过磨合期,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

平潭海峡海况复杂、天气多变,施工条件极其恶劣,“铁建砼01”每年有效施工天数仅为100多天,工期紧张、技术方案复杂、交叉施工干扰等挑战前所未有。同时,混凝土的浇筑也面临着大方量、高难度、超时长等种种不利因素。

为保证混凝土浇筑任务顺利完成,梅__带领团队刻苦钻研,不断优化浇筑方案,细化浇筑流程,强化安全监控防范,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浇筑顺序、温控措施等工艺反复确认,创造性地实施了“搅拌系统水箱改造”“下料斗加装过滤网”“增设拖泵交换管”等多项技术改造,大大降低了船舶故障率,提高了施工效率,并在船上建立起无缝隙安全防范体系,创造了搅拌船连续施工30个月“零耽搁”“零质量事故”和“零安全事故”的纪录。

为在良好天气“窗口”期完成大方量混凝土施工任务,梅__经常带头连夜奋战,连续工作20多小时是常有的事。

2016年11月3日,在三方联合作业的s03号超大型承台浇筑施工任务中,梅__坚守岗位三天三夜,创下了搅拌船连续作业60个小时、浇筑混凝土3759立方米的骄人成绩。“有‘铁建砼01’和梅船长在现场,再大方量的混凝土浇筑都没问题!”项目负责人这样说道。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建设期间,“铁建砼01”屡次刷新纪录,单月最高浇筑量1。65万立方米,年浇筑量超过16万立方米,提前131天完成全部浇筑任务,海上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和“量”始终领跑全线,多次被项目部誉为“信得过的船舶”,成功打响了“铁建水师”的名号。

不忘初心,逐梦远航新征程

入行多年,从最初的普通水手,到现在的“明星船长”,梅__没有因身份的改变而骄傲自满,也没有因职务提升而忘记作为一名船员的初心。

从业25年来,梅__深知船员这份职业的艰辛与不易。他在公司工会的指导帮助下,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一遍遍为年轻船员讲解实操经验,把老船员“传、帮、带、学”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梅__的引领下,“铁建砼01”首批大学毕业生船员全部成长为公司的船员骨干。

梅__以船为家,更把船员当成家人,工作之余,他想办法让大家多一些欢乐、多一丝温暖。梅__收集每一位船员的生日信息,给大家在海上办集体生日会。“我刚来时什么都不懂,全靠梅船长的耐心指导,慢慢才掌握了各方面的操作,也适应了船上的生活。梅船长和大家一起为我过船上的第一个生日的时候,我感动得差点哭出来。”“铁建砼01”的大管轮晏小龙回忆道。

船队组建以来,船上的气氛非常和谐,船员们相处也很融洽,大家都在“铁建砼01”上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梅__就像他们的“大家长”,和他们谈心,跟他们讲自己的经历,教他们沉下心来慢慢洗去身上的浮躁。

这份不可多得的温暖与默契,成为他们攻坚克难、无往不利的“制胜法宝”。“铁建砼01”团队因此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模范职工小家”、中国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文化建设峰会“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的文化建设先进班组”等荣誉称号,船员有35人次先后获得各级组织评选的先进个人称号,梅__也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无论是在常年6至9级风浪的恶劣海况下,还是在更为复杂的施工环境中,梅__带领的“铁建砼01”团队都不计个人得失,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他说:“‘铁建砼01’在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施工中获得的成绩和荣誉已成过去,船队还有更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也计划着为更大方量、更大体积的公路、铁路特大型砼建筑物、深海隧道等项目施工贡献力量。”

继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之后,梅__带领“铁建砼01”船队又参建了浙江舟山鱼山液化码头、浙江交工集团中澳码头以及宁波舟山港主通道公路工程等项目。对梅__来说,“铁建砼01”到达的每一片海域,都是他为之坚守的地方,都承载着他的梦想和希望。

在船头迎风而立的梅__

爱岗敬业的态度

精益求精的信念

脚踏实地的作风

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生动写照

正是这种精神

激励着“铁建砼01”船队

直面挑战、屡创佳绩

铁路时代楷模事迹简介(精选篇5)

陈__

中共党员,1994年参加工作,中国铁路__局集团有限公司汉中车务段工会副主席,2016年至今被派驻__省勉县唐家湾村任驻村第一书记,2018年获得“中央和国家机关脱贫攻坚优秀个人”称号和__局集团公司“西铁楷模”称号,2019年被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0月的秦巴腹地,青山环绕,绿水相依。在__省勉县阜川镇唐家湾村果蔬种植产业园内,黄瓜、豇豆、西红柿长势喜人,乡亲们采摘着累累硕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产业园旁,驻村第一书记陈__正带领铁路驻村扶贫工作队,为打井、建冷库等配套项目奔走。近几年的驻村扶贫工作,让陈__变得皮肤黝黑、双手粗糙。他与村民们共筑致富路,助力唐家湾村跑出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村民眼里的“自家人”

距离勉县县城20公里的唐家湾村地处秦巴腹地,村民们守着绿水青山却一直难以摆脱贫困。2015年底,全村贫困发生率达22。55%。

2016年1月,汉中车务段指挥中心副主任陈__被选派进驻唐家湾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到百姓院坝、田间地头调研,3个月后,摸清了75户227名贫困人员情况。

贫困户祝少勇一家4口住在危房里,一下雨房子就漏。然而,当陈__帮祝少勇家申请到几万元的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资助款时,祝少勇却连连摆手说:“不敢想,盖不起。”

“‘两不愁三保障’是国家确定的最低脱贫标准,如果这都保障不了,那还要我们来驻村扶贫干什么?”陈__一次次带队上门,2个月后,3间砖混结构的房屋拔地而起。祝少勇85岁的母亲逢人就说:“好得很啊!幸亏铁路扶贫给我们建了新房,感谢国家的好政策!”

扶贫不是写在纸上的数字,而是刻在心里的责任。2018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村民李彩平突发疾病,晕倒在地上。

“陈书记晓得我家的情况。”李彩平的爱人唐桂林含泪回忆道,“晚上找车不方便,他就像自家人一样,开私家车连夜把我们送到医院,要不是他,我爱人的命就没了。”

出院后,李彩平的病情虽然得到控制,但每周要透析两次,月均支出1万多元。陈__急在心里,跑前忙后帮他们收集上报证明材料。今年4月,李彩平家成了低保户,每月能拿到低保金,看病报销比例也由80%提升到95%,大大减少了看病花销。

村民唐强国家中有三口人,自己一只眼睛患有残疾,还要照顾母亲和上初中的女儿。在他心里,陈__就像亲大哥一样,帮他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唐强国租赁的生产车间里摆满了led花盆、球形灯泡、usb充电灯、补水仪等电子产品所需的配件。工作台旁立着一台网络直播设备,一箱箱封装好的成品正待发货。

“初中毕业后,我就开始学电子维修。陈书记鼓励我创业,推荐我参加了勉县的创新创业大赛,还帮我开办了小型电子加工厂。”唐强国说,“等加工厂将来发展了,我就扩大规模,带着村民们一起致富。”

只有真正关心群众,才能做好群众工作。近年来,陈__持续改善村中环境,不断引进产业项目,积极___贫困户难题。2017年,唐家湾村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摘帽;截至2019年底,贫困户减少到8户1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75%,村民人均年收入由5056元增长到9400元。

“能人”眼里的引路者

盖几间新房,救助几户村民,只能解决眼下问题,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2016年,陈__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前往汉中宁强、留坝等县观摩学习,最终形成了唐家湾村“农旅融合”“党建 生态农业 乡村旅游 乡村治理 产业创新”的扶贫工作思路。

陈__和村两委班子多方考察,引进灵芝菌种植项目,成立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建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黑米和香米等,全力促进增收。

唐家湾村种植油菜花800多亩,加上附近村子,连片油菜花5000多亩。独具特色的油菜花海,加上木耳、香菇、蜂蜜等品质优良的农副产品,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条件。

但在征集村民建议时,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实业经济看得见摸得着,乡村旅游太虚无缥缈!”“油菜花有啥看的?看看还能变成钱?来看的站上几分钟就走了,我们咋挣钱?”甚至有人说“搞这些项目就是白花钱”。

要想发动乡亲,就得让他们看到希望。陈__积极争取铁路帮扶资金,协调政府投资项目,硬化道路,建设观景台,办小吃店和农家乐。不久,外地来的背包客和自驾游客人多起来,村民们也纷纷从观望中参与到乡村旅游建设中。

“要不是陈书记引路,我做梦也想不到办农家乐。”房子是三层小楼、背靠稻田居住的村民文新军是唐家湾的能人,也是乡村旅游最大的受益者。10间客房,能同时入住20名游客,仅2017、2018两年,他家就创收6万多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8年汉中油菜花节,唐家湾村作为精品观花点之一,成了网红打卡地,40位村民直接参与旅游服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村集体和村民实现增收20余万元。2019年,唐家湾村更是游人如织,收入再创30万元新高。

尝到了甜头,2019年,陈__又带领工作队加强和承包经营商联系,督促唐家湾村果蔬种植扶贫产业园项目尽快落地。今年5月,55亩20个大棚正式投用,每天有10多名村民在园区内务工。

“大棚种植保温防雨、病虫害少,生长周期也短。”承包商邱明杰说,“陈__选中的这个产业项目有很大的潜力,村民们掌握了种植技术,就能脱贫致富。”

思路决定出路。2019年,33户贫困户人均分红60元。今年5月,户均分红446元,全村106位70岁以上的老人人均分红50元。

村干部眼里的“实干家”

“陈__是真的想干一番事儿。”唐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村长唐华军说,“他是一个实干家。”

唐华军介绍,唐家湾的农产品品质优,但以前销路一直不畅。2018年春运,陈__在汉中站组织开展“高铁年货节”,大力宣传唐家湾,得到省内外多家媒体报道。他还利用多个销售平台,在__、汉中铁路小区和汉中至阳平关的“慢火车”上进行展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唐家湾村交通不便,由于经费紧张,村上一直没有配备车辆,陈__的私家车就成了村两委的“公车”,跑项目、拉物资、出售农副产品、组织外出考察……驻村以来,这辆私家车行驶近12万公里,陈__丝毫没有怨言。

“2018年,我们组织到四川考察,带回了600多棵‘翠红李’树苗,跑了5个多小时,全靠他的私家车搬运。”唐家湾村党支部副书记文荣波说,“陈__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唐家湾的发展。”

在唐家湾村,村干部多数不会操作电脑,遇到统计报表、制定规章等工作,他们往往会找扶贫工作队帮忙。驻村干部张珺说:“后来,陈书记就从打字、制表开始,一步步把村干部教会。”

2018年,陈__到福建观摩学习,回来后就在田间设计了党建扶贫、文化扶贫方案,既为村民们创收,又提升村子和村民的形象。

文荣波说:“仅村口向外出租的4个大型广告牌和停车场100多个停车位,每年就能为村里增加1万多元收入。”

2016年以来,陈__每年驻村时间都在280天以上,争取到铁路帮扶资金400余万元、地方政府各类扶持资金近千万元,实施项目20余个。在连续4年的年度综合考核中,唐家湾村在阜川镇14个行政村中名列前茅。陈__的扶贫故事两次登上央视,多次被中央主流媒体报道,他本人被授予“中央和国家机关脱贫攻坚优秀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9月上旬,沿着唐家湾村新建文化广场的登山步道拾阶而上,直达半山腰处的观景平台,只见漾家河从村边蜿蜒流过,千亩稻谷金光灿烂,村中民房鳞次栉比,雾气中的村庄格外宁静、祥和、美丽。陈__说:“能够参与到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壮举当中,是我的荣幸,更是一种使命,我会和工作队成员一起继续埋头实干,帮助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

3026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