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 素材库 > 名人轶事 > 有趣的历史人物故事简短

有趣的历史人物故事简短五篇-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时间: 金浪 名人轶事

有趣的历史人物故事简短五篇

故事是指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你知道哪些有趣的历史人物故事简短?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趣的历史人物故事简短五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趣的历史人物故事简短(篇1)

介子推和寒食节

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中的一位,他四十三岁那年遭陷害被迫逃出晋国,在国外流亡了十九年,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结束流亡生活,回到国内掌握了政权。 重耳即位后,对跟随他流亡的文武大臣分别封官赐赏,功劳大的封采邑,功劳小的也尊爵位,可偏偏忘掉了一个人,这人就是介子推。介子推在重耳流亡期间一直跟随着重耳。当年重耳流亡路经卫国时,饿得实在受不住了,又找不到吃的,介子推便忍痛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煮汤吃。功劳这样大的人,重耳怎么会给忘记了呢?

原来,介子推在和重耳一块回到晋国都城绛都后,只朝见过一次重耳,以后便托病在家,编织草鞋,伺候老母。重耳封赏功臣时,别人都整天缠着重耳争赏赐,介子推却躲得远远的。他母亲知道这个消息后,曾劝他去见做了国君的重耳,介子推厌恶争功夺禄,他对母亲说: " 晋文公得晋,是上天的意思。现在有的人争权夺利,真不知羞耻。我不敢贪天之功为已有,既不想官,又不想利,去见他干什么呢?我甘愿终身编织草鞋,奉养老母。"母亲见儿子态度这样坚决,品德这样高尚,便不再说什么了。母子二人商量了一下,介子推便背着老母亲上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境内),发誓终身隐居此地,再不出山。

后来,重耳经人提醒,想起了介子推,就派人四处寻找。得悉介子推在绵山隐居后,又亲自带人上绵山寻找。许多人找了好几天也没发现一点儿踪影。于是,有人建议用放火烧山的办法把介子推引出来,重耳采纳了这个建议,下令放火烧山。但介子推和他母亲始终没有出来。火灭后才发现他们母子二人死在一棵大树下,重耳十分伤感,下令在绵山为介子推建立祠庙,并传旨:把绵山之田收来的钱粮,统统作为介子推的供祭之用。

烧山那天,正是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后来,老百姓为了思念介子推,每年清明节前一天都禁烟止火,只吃冷食。久而久之,相沿成俗,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有趣的历史人物故事简短(篇2)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在总结夺取天下的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任何读这段文字的人,都会对张良、萧何、韩信的文韬武略佩服得五体投地。其实真正值得崇敬和景仰的,当首推汉高祖刘邦。

知人善任,对很多人来说,践行之委实不易。而刘邦却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刘邦年少“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才混了个泗水亭长的升斗小吏,在“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大洗牌中,他居然力挫群雄,最终建立了西汉王朝。他成功的法宝是什么呢?一句话,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汉王朝建立的整个过程证明:张良在辅佐刘邦建立汉朝中起到了“参谋长”的作用,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大功臣。萧何输送士卒粮饷,支援前线作战,起到了“后勤部长”的作用。韩信用兵如神,多多益善,屡建奇功,在垓下大败项羽,一战定乾坤,起到了“总司令”的作用。

刘邦手下的文臣武将,大都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曹参是沛县的区区小吏;樊哙是宰狗的屠夫;夏侯婴是马车夫;周勃以编席为业,兼当吹鼓手帮人办喜、丧之事;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郦食其是穷书生;彭越、黥布是强盗。至于陈平,原是魏王咎的太仆,后从项羽入关,任都尉。他投归刘邦以后,被任以护军中尉之职。他曾建议用反间之计,使项羽不用谋士范增,并以爵位去笼络大将韩信,为汉朝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后来历任惠帝、吕后和文帝时的丞相,还配合周勃,粉碎了吕后的政变。若问他个人的历史,家里贫穷,做小官时,,又和嫂子关系暧昧,素有“盗嫂受金”之讥。而韩信呢?在他寄食于南昌亭长和漂母之家时,也受尽了豪门阔少的欺凌侮辱,有“使出胯下”的丑名。

就是这些看来出身不好的人,有的甚至称得上“鸡鸣狗盗”之徒,“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但都能为刘邦所用“卒能成就王业,声着千载”。取其所长,避其所短

刘邦的精明之处在于用人如使器,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张良,韩国贵族,生活于高层,擅长权谋;萧何,沛县吏,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极富行政组织才能,故负责粮草;韩信,“项梁、项羽起事,仗剑从之”,有带兵之勇。此“三杰”,正是刘邦用其所长、各得其所所造就的。此外,樊哙,少以屠狗为业,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屡立奇功。陆贾,名为有口辩士,向刘邦呈《新语》12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后成为著名的政论家。

于是,刘邦手下,谋臣如雨,猛士如云,一时蔚为壮观。

刘邦的`过人之处在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刘邦的队伍里有很多人原来曾经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待不下去了就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敞开大门,一视同仁表示欢迎。比方说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就来投奔刘邦。又比方说陈平,他走的路更多——原来是魏王手下的人,因为不能发挥作用就投奔项羽,又不能发挥作用就再投奔刘邦,当陈平从项羽的军中逃出来前往汉营时,刘邦是“大悦之”,非常高兴。他问陈平,陈先生在项羽那里担任的是什么职务啊?陈平说,担任都尉。刘邦说,好,你在我这儿还当都尉。马上任命陈平做都尉。任命公布以后,汉营舆论哗然,很多刘邦的老随从不满意,所以就有人去到刘邦那里说陈平的坏话,但刘邦不予理睬。

正是由于刘邦这样的信任,陈平才愿意为刘邦效力。当时刘邦和陈平曾经有个谈话,刘邦问,你看我们现在和项羽处于一个胶着的状态,谁也吃不掉谁,请先生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够出奇制胜,尽快地结束这场战争呢?陈平说,项羽多疑,我们可以使反间计,让项王不再信任手下的人,等于砍掉了他的左膀右臂,不就行了吗?刘邦说,这个主意好,那就请陈先生来操作吧。费用没有问题,马上拨款黄金四万斤(那个时候讲的黄金就是黄铜),随便你怎么用,不问出入。什么叫不问出入呢?就是不报销,不审计,你爱怎么花怎么花!只要给我把项羽搞掂了,节约下来的都归你自己。

对于人才,他们需要的不尽是应得的酬劳,而更多的是需要尊重和信任。要尊重这些人才,惟一的办法就是以诚相待,实话实说。刘邦就有这个优点,张良、韩信、陈平这些人,如果有什么问题要跟刘邦谈,提出问题,刘邦全部都是如实回答,不说假话,哪怕这样回答很没面子。

使用人才,首先是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时也应该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一个人才贡献的实实在在的肯定。刘邦夺取天下以后,根据各个人的不同功绩,对功臣论功行赏,不但封赏了萧和、张良、韩信、彭越等一批人,还封赏了他最不喜欢的人——雍齿。雍齿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明白了刘邦是真正的按功劳而不是按亲疏行赏,一碗水端平后,公生明的效果就立竿见影。

论功行赏时,刘邦裁定:萧何第一。从这点上,也可以看出刘邦的老成谋国。 为什么要定萧何为第一功臣呢?第一,萧何是革命元老,也是建国元勋,是跟刘邦一块儿起义的,且功勋卓着。第二,萧何至关重要的贡献,在于其及时抢救了大量的文书档案。当时刘邦打进关中,军队冲到咸阳城里后,那些将军们在干什么呢?抢东西,抢金银财宝,或者忙着抢女人。只有萧何冲进秦王朝的国家档案馆,把秦朝的地图、账本、各种文件资料全部保存了下来。最后刘邦一统天下的时候,对整个国家的形势,比方说哪个地方穷哪个地方富,哪个地方有些什么物产,有些什么情况,都了如指掌。

刘邦可以说是很懂得领导艺术的典范,正是由于他能够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暗中地加以防范和控制,从而把当时天下的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优化组合,这样一来,他夺得天下也是必然的事情。

有趣的历史人物故事简短(篇3)

齐国有个鲍叔牙,他和管仲是朋友,管仲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甚至活命,都完全依赖于这个人。但是,在两人都不发迹的时候,曾经结合着一起做生意,等到赚了钱分利润,管仲总是会多要一些。有人说管仲这个人贪财,鲍叔牙还替他辩白,说管仲家里贫穷才这样做的。其实,这种事情作为鲍叔牙来说,可以给予他充分的理解而不加计较,但作为管仲来说却的的确确是一种贪占。古人有“安贫守道”的说法,要求人们在对待财利时,“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公开的贪占他人之利,任你说的天花乱坠,都不会符合取财古“道”,更不会成为人生美德。

管仲还不是一个好士兵,他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于是人们都笑话他胆小怯懦。鲍叔牙就出来给他打圆场,说管仲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他不是胆小,而是不得不这样做。这件事情说起来有点儿复杂,古今都讲究一个孝顺,尤其是母亲老年更需要赡养,这原本没有错。但是,管仲用这样一种方式来体现却很难让人赞赏。打仗不是比武,讲究的是团队一体,你跑了,一个整体就有了缺损,更多的危险留给了他人,人家家里就没有老母亲吗?战争的失败,遭殃的是老百姓,受损失的是国家,这种国与家、忠与孝的关系,古今人们论述很多,在此无需多说。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孝道不值得人们效法和敬仰。

齐襄公荒淫无道,言不守信,被公孙无知杀死。有人怨恨无知,以弑君自立的罪名将他杀了,要求大臣们从公子中另选新君。因为齐襄公无道,他的两个弟弟害怕受到牵连,分别逃亡他国。公子纠逃亡到他的母亲之国鲁国,辅佐他的是召忽和管仲管夷吾;公子小白逃亡到莒国,辅佐他的是鲍叔牙。过了不长时间,齐国果然发生内乱,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不久又被人杀死。

齐国一时无君。齐国高、国两上卿抢先暗中从莒国召回小白,准备立为国君。鲁国听说自立为君的公孙无知已死,也派兵护送公子纠返回齐国。听说小白已经上路,莒国离齐国又近,管仲就带兵前去阻止公子小白。路上相遇,管仲弯弓搭箭射向小白,小白应声倒下。管仲以为小白已死,派人报告了鲁国和公子纠,这样一来,护送公子纠的部队就放满了速度,六天才到达齐国。而公子小白,仅仅是被射中了衣带勾,装死迷惑了管仲,然后很快进入齐国,在高、国两大家族的拥护下登上君位,这就是齐桓公。即位后,齐国马上派出部队抵御鲁军,并将其打败,逼迫鲁国杀死了公子纠。按照当时上层社会的观念,“主辱臣死”,公子纠被杀,辅佐他的人更没有脸面活在世上,因此,召忽自杀身亡。齐桓公声称管仲对他有射杀之仇,要求鲁国将活着的管仲交还齐国,然后把他剁为肉酱以便泄恨。鲁国人只好将管仲囚禁,用囚车将他押送给齐国。这时候,管仲的智慧充分得到了体现,他没有因为自己辅佐的是小白的政敌公子纠、自己和小白还有“一箭之仇”,认为回国后必死无疑。相反,他知道,因为有鲍叔牙在,回国后他必定能受到重用。囚车走得很慢,管仲害怕鲁国人醒悟后反悔,就教给车夫一首歌,车夫边赶车边唱歌,忘记了疲劳,车赶得很快,等到鲁国人追来,管仲已经进入了齐国。因为鲍叔牙的关系,齐桓公赦免了管仲的射勾之罪。经过一番交谈,齐桓公知道了他的才能,马上拜他为相,为了表示尊重,还下令国人称其为仲父。此后四十多年,齐桓公一直对管仲信任有加。

需要说明,从召忽自杀到齐国要人,这中间有一个过程,管仲没有选择自杀,这在当时的人来说不是一种忠义行为。所以,管仲自己也说:“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为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正是因为管仲的种种行为不那么荣光,所以他才发出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的感叹!

管仲还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人。本来,他刚当相国那会儿对齐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齐桓公正是得益于这些改革带来的成果而称霸天下。他还举荐了王子成父、隰朋、宁戚等人一道治理国家。但是,四十年后,管仲临死的时候,齐桓公让他推荐接替他担任相国的人,管仲竟然没人可荐,只好用一句“知臣莫如君”来搪塞。这充分说明,管仲已经从一个改革者变成了一个保守派。

当了四十多年的相国,管仲富贵的可以和国君相比拟,他拥有设置华丽的三归台和国君的宴饮设备。这些设施和设备,绝对不是放在那儿好看的,可见管仲日常的生活是多么的奢侈。改革后的齐国是天下最富裕的国家,称霸后的齐国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说他的富贵可以和国君相比,只能是说和齐国的国君相比,除此之外,恐怕他国国君是无人能比。管仲生活的那个时代,虽然已经“礼崩乐坏”,但还多少讲究一点儿礼制,管仲自己不是也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吗?由此可知,他的生活豪华是超豪华,他的奢侈是超奢侈。

既然管仲一生有不光彩的另外一面,为什么当时的人没有人痛恨他,后事的人还要效法他呢?这是因为,管仲的改革是富民强国,在民众富裕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强大,这样的政策是会得到民众拥护的。再有,管仲虽然富贵堪比国君,但是他却从来不在齐桓公面前失礼,自始至终都心甘情愿地居于辅佐地位,这也是当世后代不被人们诟病的原因之一。当然,更重要的在于,他一生所做的贡献掩盖了他的这个另一半负面人生,正所谓是“一俊遮百丑”。

有趣的历史人物故事简短(篇4)

刘备借得荆州后,压根不想还给东吴。孙权派鲁肃讨了几次都没讨到,非常恼火,就采纳周瑜的计策,用妹妹做诱饵,打算把刘备骗到东吴,扣为人质,逼他归还荆州。

定下计策后,孙权就派人到荆州,说得知甘夫人去世后,刘备一直单身,十分同情,愿将妹妹嫁给刘备,请他到东吴迎娶。刘备可不傻,一听就知道孙权不怀好意:“我已年过半百,孙权的妹妹却是妙龄女子,他怎肯将妹妹嫁给我这个老头子?恐怕是想把我骗到东吴去做人质,逼我还荆州吧?我才不上他的当。”

诸葛亮却摇着鹅毛扇说:“主公但去无防,我自有妙计,包你既娶到孙权的妹妹,又不用归还荆州。”

刘备问:“军师有何妙计?”

诸葛亮的妙计是到紧要关头才能给人看的,他微笑着说:“我已将妙计装在锦囊里,主公路上再看吧。我等着喝主公的喜酒呢。”

刘备终于动了心,决定去东吴迎娶孙权的妹妹。关羽和张飞都说万万不可,大哥这一去,恐怕就回不来了。刘备安慰他们说:“你们什么时候见军师失算过?有军师的妙计,十个孙权再加十个周瑜,我也不怕。”

刘备带着赵子龙去东吴。临行时,诸葛亮交给赵子龙一个锦囊,说妙计就装在里面,叮嘱赵子龙一定要到东吴后,才能拆看。

刘备一行乘船顺江而下,很快就到了东吴水面。风浪很大,船晃得厉害。赵子龙想等风平浪静后再看军师的妙计,刘备却说,现已进入东吴地界,危险重重,万一东吴水军袭击,想看妙计都来不及了。

赵子龙觉得刘备说得有理,就将锦囊拆开。不料一股旋风袭来,顿时巨浪滔天。赵子龙站在船头,纵然武艺高强,也因船只颠簸摔了个嘴啃船板,幸好双手抓住船帮,才没掉到水里。可诸葛亮给他的妙计,连同锦囊一起掉到风浪里,打个转就不见了。

风浪平息后,赵子龙一行人划着木船,在江面上转了好几圈,又派几个水性好的士兵到水里寻找,都不见妙计的踪影,倒是那个漂亮的绸缎袋子还挂在船底的一颗钉头上,装了一袋子的脏水。

丢失了军师的妙计,刘备不敢去娶孙权的妹妹了,他决定先回荆州。可他们正要掉转船头,就听到有人喊:“刘玄德,你走不了啦!”

一艘大船飞快地驶来,船上站着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仔细一看,正是周瑜。周瑜要活捉刘备,逼他归还荆州。赵子龙带领将士拼死抵挡,才得以脱身,但刘备的左腿中了一箭,赵子龙也被周瑜的长枪刺伤了右臂。

回到荆州后,刘备一瘸一拐地走下船来。诸葛亮吃惊地问:“主公,你没有采用我的锦囊妙计?”

刘备生气地说:“妙计被风浪卷走了,锦囊还在。”他把脏兮兮的袋子扔到诸葛亮的脚下。

赵子龙捂着手臂上的伤口问:“军师,你那妙计到底是什么?”

诸葛亮捡起锦囊说:“我想让你们到了东吴后,就沿路宣传孙权是请主公来娶他妹妹的。这事闹得越大,孙权就越下不了台,你们也就越安全,主公也越有可能娶到孙权的妹妹。”

赵子龙埋怨说:“不就是几句话吗?军师为什么不预先告诉我和主公,非要神神秘秘地装到袋子里,还必须到东吴才能拆看?你害得主公差点儿丢掉性命啊!”

诸葛亮追悔莫及:“我没想到江上风浪那么大。”

此后,诸葛亮有什么妙计都当面讲清楚,再也不敢装到锦囊里故弄玄虚了。

有趣的历史人物故事简短(篇5)

近期我读了《中国历史故事》中《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后,心潮像连绵起伏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故事记叙了清朝道光年间,英国商人把大量鸦片贩卖到中国牟取暴利,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健康。面对经济受损、人民受害,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并查处与英国商人勾结的贪官。林则徐到了广州后,在当地正直官员的帮助下,查处了与英国烟贩勾结的贪官污吏,并收缴了英国烟贩的鸦片,统一在虎门进行了销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

回首历史,我们倍感骄傲。虽然罪恶的侵略者在硝烟运动后不久就发动了鸦片战争,但中国人始终没有放弃坚持自己的民族气节,奋勇抗击侵略者,最后侵略者像被冲进大海的鸦片一样被赶出了中国。

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中华儿女正在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实现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也一定要以像林则徐这样赤胆忠心的英雄为榜样,好好学习,肩负起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3072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