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 素材库 > 名人轶事 > 精选名人轶事的故事

精选名人轶事的故事5篇-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时间: 金浪 名人轶事

精选名人轶事的故事5篇

不少轶事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人们的丰富、加工,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名人轶事的故事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名人轶事的故事精选篇1

一张电影票

1980年。男孩面临高考,他的同学们都笼罩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气氛中。

男孩却不紧张,因为他正沉迷于小说。他读着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把上课时光都遗忘了。

班主任知道了男孩的情况。男孩聪明而有个性。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可在这关键时刻,如果不把他从小说里拉出来,他就有可能考不上大学。但班主任知道男孩的秉性,如果生拉硬扯会起反作用,怎么办?

有一天,电影院正在放映《基督山恩仇记》。班主任知道后。就去买了一张电影票。然后把男孩叫来,把电影票递给他,笑着说:“《基督山恩仇记》,今天下午是最后一场了,再不去看就没机会了。”

男孩接过电影票,又惊又喜。犹豫了一下说:“可我下午还得上课呢!”

班主任说:“课有什么好上的?现在,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当然是爱德蒙·唐泰斯最重要!所以老师支持你。”

男孩揣着电影票,在校园里茫然地转了两圈。突然。他意识到了什么,忙跑回教室,静下心来认真地上课。下课后,他到班主任面前承认了错误。男孩当然想再去看一次爱德蒙·唐泰斯,可电影能再看一次,青春时光能再来一次吗?

班主任的举动让男孩省悟:人的一辈子分很多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最重要的事,而那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是参加高考。

第二年高考,男孩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

毕业后,他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记者,后来因主持央视的《实话实说》而成为观众喜爱的名嘴。

他就是崔永元。

他一直珍藏着那张电影票。

精选名人轶事的故事精选篇2

成功都曾化了妆

11岁的时候,她被舞蹈老师选中。考取了上海舞蹈学校芭蕾舞专业,从此一生与芭蕾舞结了缘。

尽管她比别的同学晚了一年接受基本功训练,但她身体条件出众,再加上平时的勤学苦练和老师的严格要求,成绩突飞猛进。18岁时,她去参加法国巴黎举办的第五届国际舞蹈比赛。到赛场时,师生俩傻眼了:为了便于观看脚尖表演,欧洲的芭蕾舞台都设计成15度倾斜,很多选手由于不适应而发生了失误。轮到她上场了,望着倾斜15度的舞台,她心里害怕极了,腿像面条一样软,膝盖疼得特别厉害,她想退出比赛。情急中。老师一脚把她踢了出去,而舞蹈音乐正好在那一刻要一个大跳,没想到借助这一脚的力量,她的出场大跳特别成功。比赛结束,评委主席打出了满分,赞赏地说:“这是我20年来看到的最年轻又最具古典表演风格的`好演员,她前途无量。”她的出色表演得到了美国三大舞团之一的旧金山芭蕾舞团的青睐,聘请她担任独舞演员。独舞是舞蹈演员很难得到的位置,很多人要经过10多年的打拼才能得到这样的殊荣,而她才18岁就跳独舞,团里很多人都不服气,总是有意地冷落她、排挤她。

一次,一位女首席独舞演员在演出中意外骨折,接下来的演出面临被取消的危险。情急之下,团长问她,你采演行不行?她不知哪来的勇气,想都没想就答应了。那是一段难度极高的巴兰钦舞剧,长达28分钟。即使平时练习,最少也要两周或三周的时间才行,而给她的时间却只有一个晚上,她一遍又一遍地听音乐、看录像,反复地练习着每一个动作,整整熬了一个通宵。第二天的演出大获成功,旧金山各大媒体对这位意外出现的新秀给予高度评价,她也因此成了全美三大芭蕾舞团的第一个华裔首席演员,也是最年轻的首席演员。凭着她的顽强努力。曾经敌视她的同事也开始对她刮目相看,那一年,她21岁。

在美国,首席并非终身职位。舞团的合同都是一年一签,稍不留神就会被别人取代。为此,她放弃了很多属于女孩子的特权:因为脚趾磨得都是老茧,她夏天从不穿凉鞋。为了保护双脚。很少逛街走路。在青春萌动的季节。她除了在台上演出就是在台下练功。从来没有时间谈情说爱。她每天的生活是单调乏味的,一早就去练功房练舞直到黄昏。回家泡澡,早早睡觉。在旧金山,她每个周末都要演出,一年要演100多场。经常要在一个星期内演五六个不同的舞剧。扮演五六个不同的角色。而且还要在短时间内转换,这几乎是一个芭蕾舞演员的极限,算下来一年365天,她几乎天天在舞台上。尽管这一切经常让她感觉很累,但只要她站在舞台上,所有的劳累都抛到了脑后。

她就是中国芭蕾舞皇后谭元元。谭元元的名字与乌兰诺娃等大师同列,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亚洲英雄人物,是继刘翔之后,第二个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青年。有些人认为她在芭蕾舞坛上风光无限,是得天独厚的天资和运气使然。其实,成功都曾化了妆,让我们不识其真面目。这荣誉的背后是台下默默的汗水和艰苦的付出,是无数次跌倒后的重新站起和持续不断的努力。

精选名人轶事的故事精选篇3

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他一生中的大半辈子是在屈辱和唾骂中度过来的。但他一次也没妥协过,而且最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在艺术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例子。

保尔·塞尚于1839年出生于离马赛不远的埃克斯,父亲是制帽厂主,后来成了银行家。塞尚小时候就喜欢绘画,有一次,他的绘画在学校得了二等奖。父亲非但不欢喜,还忧心忡忡地对塞尚说:“青年人,考虑考虑将来吧!”

他甚至嚷着说:“有天才的人往往死路一条,有钱的人才活得下去!”

他要儿子当一个能赚到钱的律师,起码也要做个商人。他把塞尚送进法律学校,但是塞尚不愿当律师,他又迫使儿子到银行里站柜台,算账、付钱,这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心机。塞尚24岁时终于下决心去投考美术学院,谁知没有考中,学院主考人认为他没有培养前途。可是这并没有使他灰心,他住在巴黎继续研究美术,勤奋地工作着,有时甚至几天不洗脸。但是,他得到的回报仍然是失败。他27岁那年,送一幅画给巴黎沙龙,连个答复也没有。甚至连他是最亲密的朋友左拉,竟将他当作失败的典型写进小说,这使他十分愤怒,于是他决计离开巴黎。

1897年,塞尚返回故乡,过着隐士一样的生活。整天不是出去写生,就是坐在画室里对着静物观察、沉思,很少与外界联系。他耐心而热烈地追求实在的、持久的、永恒的事物,潜心研究事物的内在生命和内在结构、形与色的结合。他每下一笔都要再三考虑,双手颤抖着,一直要颤抖到终于下笔为止。但是,他的努力仍然不被社会重视,他的画一张也卖不掉。甚至他把一幅画送给一个熟人,自己竟预先胆怯地说:“当然,我不是要你把画带回家去。”多么凄然!

突然,塞尚的画有了销路,巴黎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们,为了追求新奇,在塞尚的复杂难懂的作品里得到启示,于是塞尚一下变为“天才”、“先知”。塞尚的画价值千金,一个古怪的老汉卖了塞尚为表示友好送给他的一幅小画,靠卖画所得过上退休生活。塞尚的画对20世纪西欧艺术产生巨大影响,被举世公认为艺术大师。1906年10月22日,塞尚逝世。他对艺术事业一生追求的精神,永远值得人们敬佩。

精选名人轶事的故事精选篇4

拿破仑入侵俄国期间,他的部队在一个无比荒凉土地上的小镇当中作战,当时他意外地与他的部队脱离时,一群俄国哥萨克人盯上他,开始在弯曲的街道上追逐他。拿破仑开始逃命,并潜入僻巷中的一家小毛皮商人家。当拿破仑气喘吁吁地逃人店内时,他对毛皮商人可怜地大叫:“救救我,救救我!我可以藏在哪里?”

毛皮商说:“快点,藏在角落的.那堆毛皮底下!”

然后他用很多张毛皮盖住拿破仑。

当他一盖完,俄国哥萨克人就已冲到门口,大喊:“他在哪里?我们看见他跑进来了!”

不顾毛皮商人的抗议,他们把他的店给拆了,想找到拿破仑。他们将剑刺入毛皮内,但是没有发现他。不久,他们放弃并离开了。

过一会儿,正当拿破仑的贴身侍卫来到门口时,拿破仑毫发无损地从毛皮下爬出来。毛皮商向拿破仑胆怯地说:“原谅我对一个伟人问这个问题,但是躲在毛皮下,知道下一刻可能是最后一刻,那是什么样的感觉?”

拿破仑站稳身子,愤怒地向毛皮商人说:“你竟然对拿破仑皇帝问这样的问题?警卫,将这个不知轻重的人带出去,蒙住眼睛,处决他。我,本人,将亲自发布枪决命令!”

警卫捉住那可怜的毛皮商人,拖到外面面壁而立,蒙住双眼。毛皮商人看不见任何东西,但是他可以听到警卫的动作,当他们慢慢排成一列,准备他们的步枪时,他可以听见自己的衣服在冷风中簌簌作响。他可以感觉到寒风正轻轻摇着他的衣摆、冷却他的脸颊,他的双脚正不由自主地颤抖着。然后,他听见拿破仑清清喉咙,慢慢地喊着“预备……瞄准……”在那一刻,他知道甚至这一些无关痛痒的感伤都将永远离他而去,而眼泪流到脸颊时,一股难以形容的感觉自他身上奔泻而出。

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安静之后,毛皮商人听到有脚步声靠近他,他的眼罩被解了下来。因为突来的阳光使得他睁不开眼,他可以看见拿破仑的眼睛深深地又故意地望着他自己的眼睛,似乎想看穿他灵魂里的每一个角落。然后拿破仑轻柔地说:“现在你知道了。”

拿破仑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不要在愤怒中回顾,也不要在畏惧中前瞻,但是要看清楚周围的一切。

精选名人轶事的故事精选篇5

诺贝尔文学奖是1901年设立的,至今已有113人获得了这份荣誉。莫言于2012年成为首个获得此奖的中国人。

莫言现在已经59岁了,他原名叫管漠业,从小就迷恋读书,他对书的痴迷程度,用一般词是形容不了的。他很小就会用新华字典查生字,读小说,常常为了读书而忘记放羊。有一次他正在看书,头碰到了一个马蜂窝,几十只马蜂蜇伤了他的脸,眼睛肿得只能睁开一条缝了,还坚持阅读。为了找书看,莫言曾经帮人推磨换书来读,我觉得莫言这种如饥似渴的读书方式和不怕苦的精神让人钦佩。

莫言读书非常有特点,他读书入情入境,凡是他读过的书,书中的人名全能记住。像欧阳山的《三家巷》,他读这本书的时候只有六七岁,但正是他用心地读,认真地读,才会小小年纪便为少女区桃殉亡之处而伤感落泪。这种好的读书习惯也在我读书的道路上不断提醒着我。

值得一提的是,莫言会“用耳朵去阅读”,所谓“用耳朵去阅读”其实是指听书听故事。莫言从小就练就了把看了的小说、电影、听了的故事、趣事,向别人复述的本领,有时候忘记了一些地方,他就编一些进去,让故事更生动,自己就成为了编故事的人。他读的书越多,转述越多,编的也就越来越好,越来越多,达到了一种“读书破万卷,开口如有神”的效果。我想这也是为他以后写文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吧!我也喜欢像莫言那样,把看过的书和电影复述给爸妈听,是不是也可以训练出“开口如有神”的境界?

莫言从79年开始写作,投稿,连续四年,都被退稿,可是他毫不气馁,继续坚持写作,终于在1985年成功发表文章,从此,他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莫言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如果没有经历过坎坷,没有品尝过人生的酸甜苦辣,是写不出那么感人的故事的;如果没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吃苦耐劳的精神,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不可能写出那么具有风格的作品。他的人生给了我极大的的启示: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恶劣的环境,只要努力,坚持读书,把握机遇,总有一片属于你的蓝天!

相关热搜

2970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