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集锦15篇-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是指每年在中国评选出的十位在道德、精神方面具有典范意义的杰出人物的事迹。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希望你喜欢。
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1
伍淑清,女,汉族,英文名安妮,祖籍广东台山,1948年9月出生于香港,香港美心集团老板伍沾德之女。毕业于香港嘉诺圣心书院,美国加州armstrong学院。
现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上海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董事长,富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香港中国食品推广有限公司常务董事,日本东京翠园酒家常务董事,香港世界贸易中心总经理。
伍淑清一家人爱国爱港,改革开放之初,伍家父女北上创业,创办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香港回归后,伍淑清致力于香港和内地的交流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积极增进香港青年对中华历史和文化的认识。组织青少年赴内地交流学习百余次。
修例风波发生以来,她严辞阻止乱港分子发起的学生罢课,成为乱港分子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放言要声讨、抵制伍淑清及美心集团。20__年9月,伍淑清现身瑞士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例会,向世界说出真实的香港。
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2
北京时间20__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并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北京时间20__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航天员汤洪波是首次飞行。很多网友看到汤洪波坐在靠窗位置,评论说“感觉像极了第一次乘坐飞机时的自己”。
负责什么工作会靠窗坐?穿舱的过程中,他们如何分工?
首次飞行航天员为何靠窗坐?
从发射传回的画面中可以看到,聂海胜坐在中间位置,刘伯明和汤洪波分别坐在其右侧和左侧。
据航天员中心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刘伟波介绍,他们的座位与各自所负责的工作有关,以在飞船的狭小空间内有效进行协同工作。作为指令长的聂海胜坐中间座椅,方便下达指令;刘伯明的任务是协助飞船的驾驶,因需要操作的便携式指令板安装在了右侧,所以,刘伯明坐在聂海胜的右侧;汤洪波的座位安排在了左侧靠窗。
穿舱的过程中,航天员如何分工?
三位航天员进入核心舱后,需要跨过两个航天器之间的4道舱门。
据介绍,在穿舱过程中,航天员需要不断与地面进行沟通,判断飞船的增压情况。负责这一通信工作的就是汤洪波,因此他在返回舱内留到了最后。
聂海胜负责打开舱门,并设置状态。刘伟波表示,这是非常重要的过程,尤其是对接锁紧之后,打开返回舱的舱门进入轨道舱的过程。
此外,聂海胜和刘伯明要先从穿着压力服换成日常工作服,接着把设置在前舱门的轨道舱摄像机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
同时,因为需要记录首次建立对接通道的具体状态,留下数据,供未来参考,所以,刘伯明在协助聂海胜的同时,还要进行摄像工作。
舱门为何需手动?不能自动吗?
对于这个疑问,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员、国际宇航联合会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表示,从大气环境方面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以及一些有害气体的压力都不能超过允许值,同时,湿度也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神舟飞船中,两个舱段处在密闭不互通的状态时,打开舱门的前提就是压力一致,否则,要么舱门无法打开,要么舱门打开速度会极快,可能伤害到航天员,因此,航天员需要先手动打开舱门上的平衡阀,建立一个小通道,将两个舱体联通,待压力趋于一致后再打开进行穿舱。
而从需求上来说,杨宇光指出,自动开门也没有什么必要,因为穿舱的动作只有航天员在现场的时候才会发生,完全可以手动开门,自动开门反而没必要。
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3
【颁奖词】
最先出发,最快抵达,为危难的乡亲奉上最好的年华。欠身体一台手术,欠妻子一个告别,欠父母一次团圆。洪水汹涌,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大雨过后,你是天空中灿烂的霞。
【人物事迹】
陈陆(1984年2月—2020年7月22日),男,汉族,籍贯江苏江都,出生于安徽合肥,大学本科学历,2001年12月参加消防工作,200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队级正职、一级指挥员消防救援衔,曾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2020年夏天,安徽庐江县遭受百年一遇洪灾。7月22日,庐江县石大圩漫堤决口,约6500人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急。当天,安徽省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带领大队辗转5个乡镇,连续奋战,成功转移群众2665人。在营救过程中,决口突然扩大,救援队员所乘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涡侧翻,年仅36岁的陈陆英勇牺牲。“放心,我会守好庐江”,是陈陆对父亲的承诺,也是他用生命兑现的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
2021年1月,被追授2020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称号;1月7日,被追授“安徽省防汛救灾先进个人”称号;2月17日,陈陆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4
叶嘉莹
叶嘉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教授。
1950年代,叶嘉莹先后在台湾大学、淡江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校兼职教授诗词曲。几经辗转,1979年,叶嘉莹回到祖国,成为当时南开大学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学教师。
七十年来,叶嘉莹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重要贡献。她不仅精于传统诗词学,而且融中西文化学识于一炉,相对于前辈学者,她是更切近我们时代的一位大师。
过去几年,叶嘉莹陆续将自己的全部财产3500多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颁奖词】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5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尔斯(s)提出了"杨—米尔斯方程",与巴克斯特(er)创立了"杨振宁—巴克斯特方程"。
宇称不守恒理论
他与李政道提出基础粒子间的弱核力并没有镜像对称的特性,违反了当时物理家的认知。该理论后得吴健雄的实验验证。
杨—米尔斯方程
他与罗拔米尔斯(robertmills)提出的理论,是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的基础理论。
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贡献。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风格:独立性与创建性强,眼光深远。
美国鲍尔奖授予杨振宁时的颁奖词说杨—米尔斯方程和牛顿、麦克斯韦及爱因斯坦的工作相提并论,必将对未来有着足堪比拟的影响。
杨—巴克斯特方程具有基本的数学结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也慢慢在物理方面显示出深层的意义。1990年菲尔兹奖颁给四位数学家,其中就有三位和杨—巴克斯特方程有关。
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6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是一件大事,对一个家庭来讲更是一件大事。由于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分适龄儿童无法正常入学,对上学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种奢望,但张桂梅,一个62岁的老太太,瘦弱多病、无家无子,却用行动让1645名贫困女孩迈向了大学之路,实现了华丽转身,她就是人间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对张桂梅来说,她这一辈子都在为贫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劳,为建立一所免费女子高中,面对旁人的不解、质疑甚至是谩骂,她都不予理会,牢记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担,为改变贫困山区教育落后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现实情况,她四处奔走,拉赞助,搞募捐,最终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费女子高中成立了,这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而是无数贫困女孩改变命运的希望之门,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学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张桂梅,由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再到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这一个个身份的转变和叠加,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改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对当地组织的关心和照顾,都化作了她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努力贡献的`动力,她不为名利,不图回报,只为让每一位贫困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贫困孩子未来的天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张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过19年的努力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她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用行动向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课,是用行动让贫困女孩华丽转身的“天使”。
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7
1997年4月,是个不幸的日子,张老师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腹腔迅速膨胀,疼痛难忍。她一面吃止疼药,一面把工作量加到了最大限度。当她知道自己生命垂危时,面对一纸无情的病检报告(当时医院诊断为癌症),她没让领导、同事、学生知道,而是默默忍受着身体和心灵上生与死的煎熬。
在这几个月里,同事们经常看见她在通往教室的路上一步一步往前挪。她给学生加大了复习量,也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她每天早上6点多钟起床,晚上批阅作业试卷到12点。这样,一直坚持到7月份,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向领导说明情况,住进了昆明的一家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的子宫和肿瘤重达2公斤多。手术后,医生要求她至少休养半年,可是手术后的第24天,她就回到民中上班了。由于手术失血过多,伤口没有完痊愈合,巨大的疼痛折磨着她,可她仍然坚持在讲台。由于过度劳累,97年12月,张老师的病情复发,领导、同事、学生多次劝她住院治疗,她不肯。她说:"我的事业是教书,我的希望是学生,不把他们送出学校我是不会先走的"。这段时间,她的工作量达到了极限,每天工作10多小时,更不存在星期六、星期天,全年休息的.时间只有过春节的3天。直到98年3月,她的病情己恶化得特别厉害。人们劝她住院,她仍然拒绝了。她说:"学生刚有起色,我不能离开他们,我的生命就是讲台"。领导、同事们说:"我们需要你活着,华坪人民需要你活着,请你服从安排吧。"冲着这份真情,她才进了华坪县中医院,这时,她仍然一边治疗一边坚持工作。每天都是一拔下针头就走向讲台,从没有在医院安稳地躺过一天。看了不到一个月,医生告诉她医院无法控制她的病情,需要转院治疗。为了节约国家的医疗费,她毅然决定出院。为了即将毕业的学生,她拒绝再到任何医院治疗,仍然坚守在岗位上。
就这样,张老师调到华坪两年多了,虽然她一直带着重病,一直承受着痛苦,可她从没有请过一天病事假。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8
通过这段时间学校组织的对张桂梅先进事迹的学习,同是一名人民教师,我自感羞愧。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张桂梅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她工作30余年来,爱生如子,对待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即使被病魔纠缠也没有一丝懈怠,仍然带病忍受着剧烈的疼痛站在讲台,就算倒下也放不下她的.学生,无论何时何地,心中仍然牵挂着她最热爱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很多无法做到的在张桂梅看来像是举手投足的小事,其实不然,正因为对她来说是小事,是她心系学生,心系她的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她始终一直坚守,不但自己做好,还要树立榜样,带动同事一起做好教育。从她教学取得的成绩证明了她对教育事业的衷心。
尽管现实残酷,她先是丧夫,然后自己几经病魔折磨,但她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将自己的一生为教育事业作奉献,她忘我的精神,爱学生如子,爱教育事业胜过爱自己生命的精神让我十分崇敬。作为一名党员的教师,尽管我一直以来也在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对待我的每一位学生,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但和张桂梅同志比起来,我所做的一切似乎很渺小。
今后的工作,我会继续努力,像张桂梅同志,学习她对待工作的态度,学习她无论何时何地始终“不忘初心”,坚守在教育岗位,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为学校的教育尽一份力,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9
今天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播放了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视频,看完他们的事迹后,我心中涌起的感动无以言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一直在我眼前闪现,挥之不去。他们每个人带给我的震撼和能量都让我一生受用无穷。
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这个像山一样刚强的男子,有着如海一样博深的胸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奉献了一切。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还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他似一遍一遍地认真重复着枯燥的数据,作为核潜艇总设计师,他甚至冒险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在他不分日夜地努力研究下,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我想:他真的爱祖国,大概,这样的他,祖国也是引以为傲的吧!
黄旭华青丝化作白发,以身许国的情怀不禁令作为祖国新一代接班人的我汗颜。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的我,不禁没有他那样的魄力和胆识,而且文化知识还相差甚远。有这样的榜样相比较,我碌碌无为的生活就是在虚度青春。我想,我找到照亮我人生的灯塔了。向着目标前进,我对自己说:加油!
高龄拾荒老人刘盛兰拖着病弱的身躯,却有着高贵的心灵,这位九十多岁的“五保”老人用他那苍老的手汇出了一叠叠的“问卷”,他在用实际行动给我们上课,无声的教育,却胜过千言万语。他的这份执着,这份爱心,深深地撼动着我们的内心深处,在心的海洋上掀起阵阵波浪。
试问,在这样诚挚、朴实、无私、执着的爱心面前,你还能无动于衷吗?
段爱平——一位住在百姓心窝子里的人。“村委会主任可能是中国最小的官,段爱平的当法,是把身家性命都捆一起为村民做事。”这样的官,让我们怎能不爱?在现社会腐败现象频繁出现的报道下,虽然有整顿措施出台,现状也有所改观,但我们心里都明白,不贪不腐不代表真心关爱,真正像段爱平这样心系百姓的官又有多少?她把心都掏给了她所守护的百姓,百姓们当然也愿意倾心相待,因为他们知道,有这样的官在的地方,就有希望。
那些和段爱平一样的人,就是我们的希望,就是我们振兴繁荣祖国的底气!
看完守墓老兵陈俊贵的故事,我的脑海里突然就蹦出了关羽的身影。我记得当时我看《三国》时,关羽的义薄云天的形象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当看到英雄死去的时候,对着电视屏幕的我哭的一塌糊涂。今天看到陈俊贵为风雪之夜的一次生死相托而守护了一生,一种异样的情愫瞬间涌了出来,是对英雄失去战友那悲痛心情的感知和对英雄执着守护友情的敬重、崇拜。
我怀揣着淡淡的忧伤再次向伟大的战友致敬!向心比金坚的守墓英雄致敬!向那些曾经为了祖国而战斗的英雄们——坚定而庄重地致敬!
有梦的地方就有希望。“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35年的追梦路,走得异常艰辛,却也异常坚定。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让这一对农民父子前赴后继地为之奉献一生。因为他们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以,即使他们没有专业的知识分析、没有专业的测量仪器、也没有任何人的支持,但父子俩却依然固执地用肉眼观察,全凭记录总结规律,最终获得成功。
“路,也许走得慢,但只要不停下来,总是会有前进的。”
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山崖。悬崖边上的护梦人格桑德吉把培养学生、关爱学生当做自己一生的追求。她广阔的胸襟,无私的爱心无不在诠释着老师崇高的师德。为了西藏山区孩子们的求学梦,为了山区的孩子都能走出大山,她却甘愿走进大山,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甚至不顾有着身孕的不便身体,冒着大雪封山、过冰河、溜铁索的危险坚持给学生上课,并把他们安全送回家。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门巴族的“护梦人”的她,倾其一颗心、一个家,奉献于一个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信念。
也许,“桃李满天下”才是对向格桑德吉一样的老师们最好的回报吧。
可怜天下父母心,母爱总是伟大的,不求回报的。绝症母亲姚厚芝为孩子缝补梦想的良苦用心再一次向我们展现了母爱的坚韧,病可以压垮身体,但唯独不能摧毁母爱。我们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祈祷上天能多宽容些时限给这位坚强的母亲,让这美好的愿望和浓浓的祝福伴着她牵挂的孩子成长,滋润着天下所有儿女的心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虔诚地祝福吧,祝福天下的父母健康长寿,平安快乐!
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胡佩兰的出现,无疑是患者心灵的一剂灵丹妙药,她用医德弥合了医患间的裂隙,更难得是20年如一日的'坚守。生活节俭的她却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在接受现场采访时胡佩兰这样说:“医生应该是不爱金钱的职业,它需要对病人的情感投入,想发财就不要当医生。看到病人痛苦的来,快乐的去,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我只要活一天,就要给病人看一天病。”句句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我明白了,只有真正的白衣天使才有这样的顿悟啊!
在当下“扶不扶摔倒的人”的热议中,方俊明说:“当灾难来临那一刻,我是出于本能要去这样做,没想那么多。出事后这么多年,饱受委屈,却无怨无悔。一句“无怨无悔”彰显了善良在方俊明心中坚定的分量,同时也拷问着我们对委屈与人性的抉择!
龚全珍,一位90岁高龄、忠于爱情、深明大义的老人,一生简单而美好,忙碌而充实、无私而伟大。所有赞美的词汇用在她身上都不为过,这样一位心中充满人间真情、头脑装满天下道理的将军夫人、革命达人,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伟大的人生。
他们每个人都是平凡人,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只是——缘于爱。
做个有爱的人,做个有上进心的人,让我们的爱温暖着身边的人,如和煦的春风、如灿烂的阳光、如甘甜的泉水、如醉人的花香,给人以前进的力量、向上的勇气。
感动之余,我、我们,是否应该做点什么?
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10
时光如水,生命如梭,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如流星一般转瞬即逝,在有限的时间里演绎着不同的故事。有的如爱情片一般充满着浓情蜜意;有的如动作片一般充斥着惊险刺激;有的则如悬疑片一般体验着跌宕起伏。而今天一部“纪录片”深深的吸引、感动了我,它的名字叫《我这一辈子》。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王娅,出生于1952年,是国家电网天津电力检修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在她短暂的生命旅程中时时刻刻践行着“上好班,做好事,当好人”的理念。终其一生,无怨无悔。
一、 平凡
王亚作为一名普通的电力工人,在长达26年工作时间里,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忠于职守,刻苦专研、甘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因为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会时常抱怨,患得患失。王娅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突出的业绩,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有着为单位、为社会干好事业的坚定理想信念。我们要像她一样,志存高远,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公司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 平淡
王娅一生淡薄名利,勤俭持家。她的一生始终与“慈善”紧密联系。汶川地震,南方水灾西部救困等,都留下了她的足迹。王娅的行为正如老子在《道德经》里所说的那样: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而她的感人事迹也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有高尚道德的人必定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她为伴。投身“慈善”事业的她,不是孤独的,她有家人的'支持,员工的帮助,有我们每个人留下的感动。
三、 平和
在得知自己身患重病之后,王娅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面对即将被死神夺走的身体,她选择了用另一种方式来延续自己的生命——遗体捐赠。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抉择呀!她就像一盏明灯,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她用信念选择坚守;用信念,点亮生命。她用自己的行动让生命生生不息的完成了一次崇高的接力;她值得我们去驻足仰望!她是我们心中那个最可爱的人!
最后,我想用一段话来表达我对这部“纪录片”,对王娅的深深敬意:
若将我的一生比作一部电影,它既没有动人心魄的剧情,也没有花里胡哨的特效。
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
但希望有观众喜欢且有所收获,最后感谢此生遇见的每一个人。
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11
经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航天员聂海胜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刘伯明参加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是首次飞行。今天上午,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将加注推进剂。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有以下主要目的.:在轨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航天员搜索救援能力;开展多领域的空间应用及试(实)验;综合评估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和性能,进一步考核各系统间的匹配性和协调性,为后续任务积累经验。
按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驻留约3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
目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组合体状态稳定,各项设备工作正常,具备交会对接与航天员进驻条件。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的各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
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12
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没有专职的心理医生。学校老师们开玩笑说:“张桂梅校长就是心理医生。”
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家庭贫困的阴影,经常会使一些学生精神状态低迷,学习成绩滑坡。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张桂梅不仅耐心地开导学生,而且亲自去家访,了解学生背后的家庭原因。她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辍学。
张桂梅每晚住在学生宿舍。高一年级的一名女生情绪低落,学习成绩退步。张桂梅就让她与自己同住,经常开导她。了解到女孩的父母经常打架,女孩还常被父亲嫌弃辱骂。张桂梅3次到村中她家里为其父母调解,终于让全家和好,小姑娘脸上有了笑容,学习也更努力了。“我要救这个孩子,就要救她父母,救她全家!”张桂梅说。
“陈小琴(化名)最近考试成绩才390多分,这个成绩究竟是什么原因?”今年国庆家访,张桂梅带着满腹疑问来到船房乡华荣村高三学生陈小琴家。陈小琴家是贫困户,母亲有精神疾病,父亲受到村里帮扶,当了村里的保洁员。张桂梅明白了陈小琴的心病,亲切地鼓励她:“大家都在帮助你家,你在学校的.生活费有学校补助,你不用担心家里,应该全力以赴地专心读书。”
12年来,华坪女子高中没有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辍学,没有发生过学生自杀、自残的事件。12年来,跋山涉水的家访,每个学生和家庭的甘苦张桂梅都了然于胸。
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13
1966年秋天,他出生在黑龙江依安县红星乡东升村一个普通农民家中。
家里兄妹6人,他排行老二。
上高中时,家里要同时负担5个孩子读书,懂事的他主动提出不住校,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当时全班52个学生,51个住校,唯独他跑校。
为此,父亲咬牙花100块钱给他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供他上学往返。
学校离家10公里,全是坑洼土路,天气好的时候,路都坑坑洼洼的不好走,遇到下雨天,路上积满了黑泥水,连下脚都很困难。
冬天更遭罪,路面结冰,非常滑,为了不迟到,他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去上学。
冬天即使不下雪,他骑车到学校时脸上、脖子上、身上都挂满了白霜,浑身湿透,所以同学们都叫他“小雪人”。
但是,无论天气如何恶劣,不管雨多猛、雪多大,他从未迟到或早退过。
因为初中就读的是农村学校,英语课只开半年,没有正规英语老师,中考时他的英语考了零分,但他还是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
当时全班考高中只考上五六个,他就是其中之一。
上了高中,为了高考英语不拖后腿,他在英语上下足了功夫,就连走路、干活时,都在背英语单词。
如今整个航天员队伍中,属他的英语最出色,大家都叫他“小诸葛”。
为了赚学费,他甚至在高中读书期间短暂辍过学,到附近砖厂打工。
可他始终没办法放弃学业,后来又回到了学校继续读书。
他的高中班主任说,好像一年四季都没有见他穿过新衣服,每天中午带的饭也只是玉米面大饼子,外加一些咸菜。
1985年,空军在依安县招飞行员,凭借强壮的体魄,他轻松过关。
进入航天员队伍以后,他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
神舟五号飞天时,他虽然没有入选任务梯队,但却把专业书籍找出来翻了一遍又一遍,写下了六七十万字心得体会,时刻为自己的梦想做准备。
他就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刘伯明。
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14
1975年10月,他出生在湘潭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读书的时候,班里的男孩子都很淘气,但他比较安静。
当时农村的孩子想要坚持读书很不容易,但他的父母不仅努力供他读书,而且对他要求很严格,没有丝毫放松。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中等偏上,平时话不多,但总在默默努力,骨子里面憋着一股韧劲,励志走出农村。
小学的时候,他特别喜欢看课外书,因为怕父母知道,每天都是在外面偷偷的看,看完再回到家里。
高三那年,他第一次向父亲吐露了自己的理想:招飞入伍。
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他顺利通过了中国空军的招飞测试,当了一名飞行员。
在飞行学院他不是最聪明的但是最努力的,飞行成绩经常获得满分,被评价为“教科书式的`飞行”。
入伍以后,他一般每隔两年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带很多书,除了陪家人聊天,其余时间都躲在房间读书学习。
2010年,35岁的他成功入选航天员。
到了航天员中心以后,他抱着从零开始重新学习的决心,坚持从难从严训练,比如坐转椅、沙漠野外生存、72小时狭小环境剥夺睡眠训练等等。
从走进航天员中心,到实现自己的“飞天梦”,这一坚持就是整整11年。
他就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汤洪波。
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篇15
3人航天员小组中,首次执行“飞天”任务的航天员汤洪波是湘潭县人,他也成为湖南“飞天”第一人。
“我喜欢听飞机起飞的时候发动机发出那种轰鸣声,也喜欢开着飞机在云层里面钻来钻去,这种直插云霄的感觉,感觉很惬意。”汤洪波说。
当年从航校毕业后,汤洪波直接去了新疆,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
在新疆,经过8年的飞行训练后,他凭借出色的成绩,成为飞行大队的'大队长,安全飞行1159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经过层层选拔,汤洪波成为我国第二批预备航天员。
进入航天员大队后,他一直坚持各种训练,为飞行做准备。
现在汤洪波办公室里最醒目的位置,还摆放着他当空军飞行员时戴的头盔,它记载着汤洪波曾是一名优秀空军飞行员的经历。转做航天员的这些年,汤洪波虽然没有飞,却在时刻准备着。其间,汤洪波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比如坐转椅、沙漠野外生存、72小时狭小环境剥夺睡眠训练,等等。每次,他都咬牙坚持,努力去克服,最终通过了一项项训练。
他始终坚信,这是他厚积薄发为空间站建设作贡献,贡献自己力量的时候。
2021年6月17日,机会终于来了。历经11年磨砺,已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的汤洪波,带着他的飞天梦想,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奔向苍穹。
6月18日7点20分,通过视频画面可以看到,天和舱内有几个包裹已经从原来的固定位置被拆解出来,呈飘浮状态,航天员汤洪波手持一把电动螺丝刀,在拧螺丝;在他旁边,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互相配合进行工作。
此次航天员出舱活动,从开舱门到航天员回到核心舱,一共用时6小时47分钟,远长于第一次在2008年实施的出舱活动时间。3名航天员有明确分工。
出舱的两名航天员,一人要为机械臂安装上臂支架,包括脚限位器、工具台等,随后借助机械臂进行移动。另一名航天员借助舱壁上安装的扶手,爬行一段距离到作业点进行辅助工作,其间还要进行一次应急返回验证。
此次出舱活动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行舱外全景摄像机的抬升。
两名航天员出舱过程中,舱内航天员需要对机械臂进行操作,虽然地面人员也可以对机械臂进行大范围转移,但在有航天员站在机械臂上的时候,舱内航天员可以更直观地对机械臂位置进行观察,更能与舱外航天员进行直接交流。
通过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出舱能力、应急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验证,特别是在舱外进行长时间工作,人与装备的结合为后续航天员对空间站进行维护提供了宝贵经验。